原標題:首單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落地  

來源: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繼監管放開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後,首家“喫螃蟹”的銀行已經出現。1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以下簡稱“銀登中心”)網站“銀登網”發佈了一則《平安銀行擬批轉個人不良債權簡介》,這也是銀行業首個掛網推介個人不良貸款資產包的銀行。

從平安銀行這次推介的個人不良貸款資產包特點來看,主要有“發佈快”“規模小”兩大特點。“規模小”是指,平安銀行此次擬批量轉讓的個人不良債權主要涉及20戶個人不良貸款,債權金額爲1773.45萬元,其中本金618.66萬元、利息金額1154.78萬元,且均已進入執行狀態。

平安銀行稱,該項目債務人均爲個人,司法處置流程已完成,有一定的還款意願,個別債務人有輪候查封的房產。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發佈的僅爲不良債權推介信息,是對擬轉讓債權的簡單介紹,更爲詳細具體的不良貸款轉讓公告還未發佈。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分析認爲,由於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在市場接受意願、定價、清收方式上都還存在摸索性質,因此,首批個人不良貸款批轉資產包也選擇了資產管理公司相對容易接受的債權類型,比如人均借款金額30萬元,債權均已進入執行狀態。其中,作爲一種試水,此批貸款中“個別債務人有輪候查封的房產”,意味着這些貸款追索背後有可處置的房產,相對來說容易回款。

北京商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銀行對個人不良貸款轉讓的態度不一。一家國有大行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目前行內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主要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轉讓給不良資產管理機構,包括四大資產管理機構和地方的資產管理機構;第二種是打包成資產證券化產品在市場上銷售。

“銀行目前對於轉讓持有積極態度。”上述國有大行人士也向記者提到,“現在行里正在加緊盤點不良資產,將可以轉讓的資產進行系統整理;選擇合適的轉讓方式,通過市場化或者直接轉出的方式進行轉讓;同時尋找交易對手,當前不良率水平較低,不良資產轉出壓力較小。”

而一位股份制銀行相關人士提到,“我行的個貸不良規模非常小,沒有轉讓需求”。另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也解釋稱,“個人不良貸款規模較大的銀行轉讓還有意義,規模小的銀行需求較低”。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看來,不良貸款市場化轉讓處置方式正式落地運行,給市場提供了一個操作樣板,更遠一點看,這個市場起步壯大爲銀行市場化法制化處置不良拓寬渠道、提升銀行經營穩健性、盤活銀行存量不良資產、增加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資源等。對銀行來說,高效處置不良資產對於提升資產質量、穩健經營、盤活存量、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意義不言而喻。但各家銀行情況差別大,怎麼處置個貸不良、處置多少等,背後考量因素很多。

從整體行業數據來看,銀行業仍面臨較大的不良資產處置壓力,多元高效處置不良資產已迫在眉睫。多位銀行業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希望在合規審慎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個貸轉讓工作”。

但同時他們也提到了對於個人貸款不良轉讓業務的擔憂,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指出,“主要就是定價問題,怎麼制定首批資產包的定價、定價多少、如何和資產管理公司接洽都是一個問題”。

資深銀行業分析人士王劍輝直言,不良資產、不良貸款轉讓最大的問題還是信息不對稱,一方面包括出賣方和買受方的信息不對稱,另外出賣方例如銀行自身對信息的把控都不一定完全準確。對於資產管理公司接手的這一方來說,首先要具備在定價方面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還是在後續經營方面應具備相當強的渠道能力,把不良資產經過重組以後再賣出去,“點石成金”把不良資產變成優秀資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