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治1月27日電 題:男子十幾年前爲病父買回奶牛 從1頭到80頭爲山村添產業

作者 李庭耀 徐霞

27日,在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姚家嶺村半山腰處的一座奶牛場,50歲的呼玉明和其他幾位村民正在餵牛。十幾年前,爲了讓患病的父親喝到牛奶,呼玉明買回1頭奶牛,無意中發現了致富門路,通過自繁自養,如今已有80頭奶牛,爲這個小山村添了增收致富的新產業。

呼玉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家漢子。20多歲時,他就開始養蜂、養雞、養豬,積累了養殖經驗。2005年,因父親患病需要喝牛奶,呼玉明便每天奔波十幾里路,到周邊村莊打奶,因奶源緊張,有時還會空手而歸。當年年底,他花了6000元,買回1頭奶牛。

目前,呼玉明建起了可養200頭奶牛的現代化奶牛場,養殖規模已從最初的1頭奶牛發展到如今的80頭奶牛,每天生產牛奶800多斤。李紅衛 攝

有了奶牛,呼玉明的父親得以每天早晚都喝到新鮮牛奶。與此同時,聽說呼玉明家有了奶牛,同村村民開始上門打奶。呼玉明發現,鮮奶銷路好、價格穩。

想到自己有養殖經驗,呼玉明決定在村中老院子裏發展奶牛養殖產業。“我找養殖專家學習,同時在養殖過程中總結經驗,所有奶牛都是自繁自養的。”呼玉明告訴記者,2018年時,他已擁有48頭奶牛,開始有同村村民前來打工掙錢。

“養殖規模逐漸擴大,我感覺不能再停留在庭院養殖的水平。”呼玉明說,2018年,他學習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兒子呼亞東回到家裏,與他攜手創業。父子兩人到河南等地考察學習後,決定在姚家嶺村新建現代化奶牛場。

農忙之餘在奶牛場務工的村民還有七八人。李紅衛 攝

目前,呼玉明建起了可養200頭奶牛的現代化奶牛場,養殖規模已從最初的1頭奶牛發展到如今的80頭奶牛,每天生產牛奶800多斤,供不應求。“我安心負責養殖,兒子負責管理工作。”呼玉明告訴記者,隨着規模的擴大,奶牛場所需的人手也在增加。

53歲的範喜英是姚家嶺村的農家婦女,早年間丈夫生病,她挑起家庭重擔,把一雙兒女養大。2018年,她到奶牛場打工,如今已是第4年,每個月有2600元的收入,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像範喜英這樣,家庭困難,農忙之餘在奶牛場務工的村民還有七八人。

奶牛養殖需要大量玉米秸稈,每頭牛平均每年消耗10畝地的秸稈。呼玉明的奶牛場每年可消耗800餘畝地的秸稈,他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爲村民們收玉米,免費爲村民們耕地,換取大家地裏的秸稈。

此外,奶牛場產出的牛糞又是生產沼氣的原料,呼玉明與村裏的可腐爛垃圾沼氣綜合處理站達成有償使用協議,產出的沼氣供周邊村民使用,沼液成了大家耕地用的農家肥,沼渣成爲鋪奶牛臥牀的原料。通過這種方法,本來存在污染風險的奶牛場,成爲姚家嶺村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一環。

“我辦奶牛場,村民們給了我很多幫助。有了賺錢的機會,我要帶着大家一起掙。下一步,我們還要擴建奶牛場,同時逐漸增加奶牛頭數,爭取最終達到300頭奶牛的規模,讓更多人能在家門口增收。”呼玉明說。(完)

【編輯:田博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