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經費“包乾制” 如何讓創新活力持續釋放

視覺中國供圖

過去要求科研人員將做科研的費用分爲很多科目,比如設備費、材料費、分析測試化驗加工費,還有國際交流合作費、專家諮詢費等科目,申報起來十分繁雜。目前各地試點的改革方向,找準了“爲科研人員鬆綁”的“痛點”。

劉楊

四川農業大學科技管理處副處長

1月初,四川正式啓動科研項目經費“包乾制”試點工作,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7所高校成爲首批試點單位。

推行科研經費“包乾制”的全國背景是什麼?“四川版”試點工作與其他省區相比有何特點?是否能爲全國的科研管理提供借鑑?1月20日,四川省科技廳及部分試點單位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根本是爲科研人員“鬆綁”

多年來,我國科研項目經費使用採取預算制,即科研經費要按照預算要求來使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佔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乾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

由此,科研經費“包乾制”試點從國家層面到地方省市陸續展開。

2019年7月,科技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的若干意見》明確,國家科技項目中的直接經費使用還需編制預算,但除設備費外的其餘科目均可自主調劑經費使用比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2019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中首次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乾制”試點,項目經費不再分爲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

從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山東、重慶、廣西、廣東等省市陸續啓動試點工作,涉及省級自然科學基金、自然科學青年基金、傑出青年項目、優秀人才項目等。

“科學研究帶有不確定性,經費科目過於限定,使用效率就會降低。”四川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由於預算申報“卡得嚴”,且不同類別的經費不能混用,科研人員修改技術路線引起經費使用變化,需要層層審批,耗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開展‘包乾制’試點,根本目的是進一步破除對科研人員的束縛,大力簡除煩苛,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四川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自2019年以來,四川省打出了一套科技體制改革的“組合拳”,形成了較爲完整的政策設計和改革方案,強化放權、減負、激勵,科研人員獲得感和積極性顯著增強。

“通過試點,四川將創造更加完善的政策條件和體制機制,讓科研人員有更大的積極性、有更大的自由度、有更多的獲得感,推動創新活力持續釋放、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四川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取消預算編制不設比例限制

目前,各省市出臺的科研經費“包乾制”試點核心方向大致爲:項目申報前,不需要編制預算;項目實施期間各科目支出也不設具體比例和金額的限制,但需在規定範圍內;明確績效支出由項目負責人根據實際科研需要和相關薪酬標準自主確定等。

“過去要求科研人員將做科研的費用分爲很多科目,比如設備費、材料費、分析測試化驗加工費,還有國際交流合作費、專家諮詢費等科目,申報起來十分繁雜。”四川農業大學科技管理處副處長劉楊說,目前各地試點的改革方向,找準了“爲科研人員鬆綁”的“痛點”。

此次四川試點的改革方向也與全國其他省市基本一致。四川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改革後項目負責人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靈活分配支出。“比如說編程軟件方面,科研人員以腦力爲主,不需要太多的材料設備經費,那麼這種高智力研究大部分經費可以作爲績效,通過這種項目管理的方式,科研人員也能夠真正地開展科學研究。”

當然,“包乾”絕不是放任不管。在目前各省市試點中,均突出強調誠信管理,要求科研人員簽署承諾書,遵守科研誠信與倫理。不過,四川試點中對經費使用不再進行驗收,而是在項目驗收和績效評價前,要求試點單位應對項目經費支出情況進行認真審覈,並在單位內部公開項目經費決算表,接受廣大科研人員監督。

“但這絕不是‘一放了之’,也有相對的約束,經費使用始終需圍繞科研項目來開支。”四川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

“這意味着,科研人員能自主支配經費,可用於分析測試也可用於國際合作等,沒有比例限制,也不需要調整預算。雖有經費使用自主權,但是使用它也是有規則的。如果一味地放,只會亂,監督和約束必不可少。”劉楊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