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宇先森

作者:杜武志、胡景鉑、魏承旭

部分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


近日,一段“導遊怒懟汶川地震遺址嬉笑”的視頻備受關注,相關視頻更是刷屏網絡,一夜之間各大平臺也開始進行評論,不少網友稱:懟得好!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如果再笑,請你出去!

1月24日,在四川阿壩汶川縣映秀鎮映秀震中遺址,何女士義務向遊客們講解汶川大地震。講解過程中,不少遊客心情沉重,甚至忍不住落淚,但卻有幾名遊客在她講解時三番五次發出大笑聲。

何女士幾次眼神示意後無果,便忍不住怒懟:“大家請文明祭奠,我剛剛已經聽到您笑好幾次了,如果再笑請您出去,不要在這裏參觀!這是什麼地方!”






國殤遺址,豈容你放肆

一句“文明祭奠”感動了多少人,一聲義正言辭的怒懟讓網友瘋狂點贊,也讓大家對遊客的嬉笑行爲憤怒不已。





“這種場合是不能大聲嬉笑的,地震時還有幾十個孩子被埋在裏面出不來。”

事後何女士還表示這裏的本地人每個人都有親戚朋友在震中遇難,對於他們來說在這裏發出笑聲是非常刺耳的。


也許對於他們來說,這裏僅僅只是一個“景點”,可對於很多承載着那段悲傷記憶的人來說,這可不僅僅只是個“景點”……提起“5.12”,相信不少人都難以忘記那段歷史。

2008年5月12日,那個令13億華夏同胞痛心疾首的日子,當時針指向14時28分時,黑暗來臨了……雖然歲月已經變遷,儘管歷史已成爲過去,但那樣慘痛的歷史,必將永遠留在中華兒女心中。

時光輪迴,帶走了昨日的傷痕,卻帶不走我們深深的緬懷,日日夜夜地奮鬥重建改變了城市的容顏,卻改變不了遇難家庭倖存者們對親人的思念。

那一天舉國哀悼,九州動容,而在那一場地震中,映秀鎮的損失極爲慘重。對他們來說,那場災難正是他們抹不去的傷疤,一輩子的傷痛。



如今,浴火重生的映秀鎮經過10餘年的建設和發展,成爲特色旅遊景區。儘管多年過去,這片土地重獲新生,可是那份傷痛的記憶誰也不敢忘卻。我們會在每年的5月12日下午2點28分進行默哀,以此來祭奠遇難同胞。


試問這幾名遊客:如果你們是衝着開心放鬆去的,就不該去一個傷痛的地方;如果你們是衝着教育小孩去的,就該端正自己的態度。

明知道這不是玩樂地方,哪怕不能感同身受,也不應該那麼開心!

只顧說笑來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雖然說映秀震中遺址是免費參觀,但是如此嬉笑,說的難聽點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知道嗎?你們的笑聲是在揭穿受難家庭的傷疤,你們的笑聲是不尊重遇難的死者,你們的笑聲是對生命的褻瀆,不可原諒!

國殤面前,豈容你們放肆!

逝者已逝,心存敬畏

置身遇難者現地,在這種特殊的祭奠場合,保持尊重和嚴肅,體現的是對苦難的重溫,是對生命的敬畏,任何人靜下來都能明白的道理,何況是成年人?

嬉笑打鬧展現的是你們的無知和淺薄。小孩子都知道去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不可以大聲喧譁,更何況是來這種祭奠的遺址,難道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國民素養也開始參差不齊了嗎?

在這個遇難地,那種對逝者的懷念和哀悼應該更加強烈纔是,參觀遺址,本就應該莊嚴肅穆、心懷敬畏。嬉笑打鬧,就是一種非常無知不文明的行爲,是對當地居民的挑釁。


2018年和2019年,均有網友對汶川地震受難者發表侮辱言論,被行政拘留!

大家還記得2019年3月份的“南京大屠殺詆譭事件”?


這個照片上的主人公孟某,在南京大屠殺紀念碑面前開拍視頻,甚至言辭激烈直接侮辱他人,還言稱自己要開直播求打賞。


2017年在公祭日上某一網民也因爲侮辱南京大屠殺遇難的同胞而被捕入獄,而他之所以辱罵同胞的理由是因爲自己娶不上媳婦。

類似此類的還有很多,只會越說越氣憤,和這次導遊怒懟的事件是一樣的,這些人無視歷史,無視災難。

我就在想,是不是應該把他們送到災難現場讓他們親身體會一下,才能記憶猶新?

尊重生命,砥礪前行

無論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還是汶川祭奠遺址,這些地方的存在,不是爲了讓遊人嬉笑娛樂的,它們的存在是爲了不斷提醒人們去敬畏生命,去緬懷悲劇,去珍惜今天幸福的來之不易,去發憤圖強建設家園。

儘管我們的國家近年來困難重重,但是我們的民族脊樑始終昂揚挺立,中國人就是有衆志成城全民同心的血液,打不垮壓不倒。

我們只是對事不對人,儘管嬉笑遊客的親人朋友沒有遭受到災難,但是當我們站在這片曾經哀嚎遍野的土地上時,想想那些背後無數個家庭支離破碎,我們都會本能地心生同情深感難過不是嗎?

也許他們會覺得嬉笑是他們的自由,但這裏並不是娛樂場所,而是地震遺址,在此舉止不當,已涉嫌違反法律,當懟!


做“文明遊客”而不是“麻木看客”;

去“文明參觀”而不是“出門獻醜”。

這是文明的底線,也是中國公民基本的道德素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