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打網球起,我就覺得它的計分方式非常折磨人。一局只有4分,30-30之後的這一分非常關鍵,贏下來你就得到局點,輸掉則面對破發點。考慮到業餘比賽大多實行局末平分無佔先制,這樣的計分方式就更折磨人。

這種折磨主要體現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一丁點的鬆懈或閃失就會讓局勢瞬間發生變化。

特殊的積分方式和淘汰制使網球成爲一項非常折磨人的運動,這導致球員頻繁面臨壓力。

那麼,在何種情境下就表示球員面臨壓力?在面臨壓力的情境下,我們能否用數學計量的方法來計算和評價球員的表現,給他們的表現排個座次呢?

ATP就發明和推行了一套方法來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在出現以下四種情境時,ATP認爲球員正面臨着壓力:自己拿到破發點時、被對方拿到破發點時、打搶七局時、打決勝盤時。

ATP針對以上四種情境設計了四個指標,用這四個指標分別給球員的表現打分,然後將這四個分值累加,最終得到“面臨壓力的評級分”(Under Pressure Rating)。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ATP就開始蒐集每場比賽的數據,據此統計出一發進球率、二發進球率、一發得分率、二發得分率、制勝分、非受迫性失誤、破發成功率等重要指標。

有了這些完備的數據之後,ATP嘗試用各種方法來對球員進行評價,其間又不斷改進和修正計算方法,以使計算結果越來越客觀公正。

據統計,在過去52周內,面臨壓力時表現最佳的是德約科維奇,他的“面臨壓力的評級分”爲259.1分,其後分別是納達爾(255.9分)、費德勒(248.7分)、蒂姆(238.9分)、克耶高斯(234.1分)、施瓦茲曼(229.5分)、阿里亞西姆(227.3分)。

面臨壓力的評級分=(破發成功率+破發點挽救率+搶七局勝率+決勝盤勝率)×100。

以德約科維奇爲例,他過去52周的破發成功率爲45.9%、破發點挽救率爲65.6%、搶七局勝率爲85.7%、決勝盤勝率爲61.9%,將以上四個數字求和並乘以100後得到259.1,即爲他的“面臨壓力的評級分”。

如果我們把統計範圍擴大到所有球員(包括現役和退役)的所有比賽,那就能將不同時代的球員放在一起比較了。

據統計,從開始數據採集至今,面臨壓力時表現最佳的仍是德約科維奇,他的“面臨壓力的評級分”爲248.5分,其後分別是桑普拉斯(241.9分)、納達爾(241.4分)、費德勒(239.4分)、穆雷(236.6分)、錦織圭(236.1分)、奧地利名宿托馬斯·穆斯特(234.3分)。

以上統計結果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在三巨頭中,德約科維奇一向被冠以“大心臟”的稱謂,尤其是在面對納達爾和費德勒時,他多次上演經典的大逆轉。

納達爾以鋼鐵般的意志聞名,他在三巨頭中的破發成功率是最高的(45.1%),這意味着對手一旦被納達爾拿到破發點,那就很難逃脫被破發的厄運。

有一段時間,費德勒在比賽中經常漏掉破發點、局點、盤點甚至賽點,他因此被戲稱爲“漏點王”。無論是客觀數據還是球迷的主觀感受,費德勒面臨壓力時的表現都略遜於其他兩位巨頭。相信“奶粉”們對費德勒重大漏點事件印象深刻,僅德約科維奇就曾多次在關鍵時刻逆轉費德勒。

無論是過去52周,還是涵蓋整個職業生涯,三巨頭的表現都無與倫比,這些統計數據有力地證明了三巨頭的偉大。

值得注意的是,穆雷的“面臨壓力的評級分”緊隨費德勒之後,客觀真實的數據雄辯地證明了穆雷絕對配得上第四巨頭的稱號,如果人們還記得曾經風行過“四巨頭”稱謂的話。

(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捲雲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