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强(张强医生集团国际静脉病中心)

大家对“血栓”这个词并不陌生。通俗的讲,血栓就是血液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凝结成块。

血栓可以堵塞血管,使血液流动受阻,进而导致器官缺血。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危害,就是“流浪”的血栓。

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的医生,一定不能笼统地谈“血栓”。

根据部位的不同,血栓可以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静脉血栓还可以分为浅静脉血栓和深静脉血栓。根据形成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根据成分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红血栓、白血栓和混合血栓。

一、不同的血栓,“流浪”的方式不同,造成的后果也不同

一般来讲,新形成不久的新鲜血栓容易“离家出走”,而慢性血栓往往与血管壁紧密粘连,难以游走。动脉的血液流速快,不容易形成血栓,但一旦形成,就容易被高速血流冲走。

动脉血栓的“流浪”路径比较有特点,一般都是到达动脉末梢,因为末梢的动脉管腔较小,挤不过去也就堵住了。

有时候,动脉血栓的“流浪”路径并不远,比如:从颈动脉“流浪”到大脑,可以造成“中风”。

有时候,“流浪”的路径就很远,如果从心脏一直“流浪”到脚上,就可以造成下肢或脚趾缺血。

二、静脉血栓的“流浪”方式比较单一,也很特别

比如下肢深静脉形成的血栓,一旦脱落,就会直奔“流浪”终点:肺动脉。

这是因为静脉血栓的“流浪”路径是越来越宽的,直到穿过心脏后才会停滞在肺动脉。

如果是大块的血栓,就容易导致肺梗死。

那腿上的静脉血栓会跑到脑子里去吗?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因为肺动脉后面是很细小的毛细血管,血栓根本无法通过。

除非是在很罕见的情况下,比如存在变异的通道,才有可能跑到大脑。

同样,静脉血栓也不是都会“流浪”的,由于静脉血液的流速比动脉慢得多,血栓“离家出走”的概率比较低,尤其是慢性血栓与静脉壁的粘连很严重,几乎没有可能“流浪”。

三、浅静脉的血栓比较安分老实,一般不会四处“流浪”

前面提到,静脉血栓按照形成部位可以分为浅静脉血栓和深静脉血栓。由于浅静脉不是血液回流的主干道,即便堵塞也影响不大。

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血栓!

下肢静脉曲张往往伴有主干静脉的扩张、血管内皮抗血栓能力的下降、交通静脉的扩张,因此血栓容易蔓延,而且可以通过扩张的主干静脉或者交通静脉“流浪”到深静脉,从而一直到肺动脉。

关于血栓的“流浪”故事,我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见得实在是太多太多。

即便这样,我们对血栓“流浪”这件事依然有很多未知。

作为一名医生,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水平,绝对不能只停留在肤浅的认识层面。

除了平时阅读文献外,参加专业规范的学术会议,也是提升自己的好方式。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