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够超前规划,重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理念,谁就能引领未来

●认识无人力量发展特点,了解其影响作战体系的基本方式及内在机理,搞好预先筹谋,是应对未来无人作战、智能作战的必备之功

在2020年的纳卡冲突中, 阿塞拜疆军队使用无人机攻击亚美尼亚地面坦克及士兵的画面令人震撼,说明无人作战力量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现有作战体系,传统作战模式正在被无人化、智能化作战力量颠覆。正如计算机网络逐步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一般,无人力量影响和改变作战体系,也将沿着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演进。认识无人力量发展特点,了解其影响作战体系的基本方式及内在机理,搞好预先筹谋,是应对未来无人作战、智能作战的必备之功。

●“替代式”——

无人平台替代作战人员的初级阶段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其主要用途是进行复杂的弹道计算。在直至计算机网络出现前的20多年时间里,计算机主要作为人工计算和机械计算的“替代产物”,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虽然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水平,却未对社会生活方式带来多大影响。

无人作战平台的诞生可追溯到1917年,莱特兄弟第一次飞机试飞完成后不久,美国发明家斯佩里将从海军舰艇改装来的自动陀螺仪安装在柯蒂斯N-9水上飞机上,并通过多次试验实现了无人驾驶。其后,又接连涌现出“蜂王”无人机、V-1无人飞行炸弹、“歌莉娅”爆破运载车、“科沃”无人潜航器、“火蜂”无人机等。在这一阶段,无人作战平台主要特点是以有人控制为主,突破人体生理和心理极限,替代人类在极端恶劣环境或战场上执行侦察、爆破等危险任务,降低人员伤亡率。各作战平台多为“单打独斗”,并不具备任务协同的智能水平,本质上还属于作战人员或武器装备的“替代品”,并未对作战体系产生质的影响。

●“融入式”——

无人系统融入作战体系的中级阶段

1969年因特网诞生后,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此时的计算机已经不再是人类计算的“替代产物”,而是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开始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层次各领域,逐渐与人类社会紧密结合。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在计算机网络的影响下发生了极大改变。

随着探测识别、网络通信、群体智能、自主控制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无人作战平台呈现多功能化、集群化、智能化、自主化等特点,无人作战平台彻底告别“单打独斗”的遥控时代,通过群体聚合逐步形成单独执行战术任务或完成某一类型战役任务的能力,并且通过与当前作战体系的融合,极大地拓展了作战效能。美军提出“忠诚僚机”作战概念,启动和研发了“小精灵”“灰山鹑”等无人机蜂群项目,并且在其颁布的《无人系统综合路线图(2017-2042)》中提出:未来无人系统应针对全部作战领域,而非特定作战领域,进一步提升美军使用无人系统的军事能力。这一阶段,世界主要军事强国一方面努力推动有人无人作战力量快速融合,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构建具备单独执行战术甚至特定战役任务能力的无人作战体系,并使其融入作战体系,意在借助无人技术进一步优化作战体系,大幅提高作战能力和质效。

●“重塑式”——

无人力量重塑作战体系的高级阶段

随着芯片集成、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开始逐步向物联网时代过渡,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由依托计算机互联网变成“万物皆可联、万事皆可联”。人类的传统思维被彻底颠覆,原有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技术发展,谁能够超前规划、重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理念,谁就能引领未来。

当无人技术发展逐步成熟,无人设备将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人机接口等技术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人控制万物或者一个指令完成一场作战将不再是天方夜谭。诚如恩格斯所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而作战方式的改变又会引发军队组织形态、作战体系的重塑。此时的无人作战力量已经集侦察、打击、防御等功能于一体,遍布陆、海、空、天、网等全域,集群化、智能化、自主化高度成熟的机器人军团将登上战争舞台,原有的以人类为主体构建的作战体系有可能被颠覆,“人在回路上”甚至“人在回路外”的无人作战体系,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要对决双方。

从外军多年来的无人系统发展经验看,专注当前固然重要,远眺未来更是不可或缺。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当前作战体系中搞好无人力量发展规划,搞好融入和扩充升级;另一方面,更要在全方位的无人技术发展中捕捉可以转化为作战优势的“先机”,突破思维桎梏,筹谋规划当下看似不可能、不现实的无人系统发展路线,突出和引领关键技术发展,通过塑造作战体系撬动新质作战能力生成,努力成为未来战争的主导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