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能源署:中國在全球綠色轉型中發揮核心作用

作者:鄭青亭

1月28日,丹麥駐華使館在北京爲國際能源署《2020年可再生能源報告》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舉行線上發佈會。

兩份報告顯示,未來一段時間可再生能源已準備好在能源領域佔據更重要的地位。儘管新冠疫情提出了挑戰,可再生能源仍然具有發展韌性,並將在未來十年內引領全球電力部門發展。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將逐漸成爲能源系統的支柱。

國際能源署副署長大衛·圖爾克(David Turk)在致辭中說,中國在全球綠色轉型中發揮着核心作用。“這是不言自明的,中國有全球最大的能源體系,也將成爲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而且在疫情受控後迅速走上覆蘇之路。”

因此,圖爾克認爲,在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進程中,中國可以向全球發揮表率作用,以推動全球的長期減排努力。“世界的目光總是會投向中國,特別是談到氣候問題。現在,說到清潔能源的問題,大家也是把目光聚焦於中國。國際能源署願意進一步深化同中國的合作。”

丹麥氣候、能源和能效部常務副祕書長安德斯·霍夫曼(Anders Hoffmann)在致辭中指出,2005年,中國安裝了1000兆瓦的風能,此後,中國持續拓展風能裝機容量,去年一年就增加了72吉瓦,再加上13吉瓦的氫能和48吉瓦的太陽能,中國有望在2030年實現12吉瓦的可再生能源總體裝機目標,這是一項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霍夫曼說,去年,中國領導人做出的碳中和承諾讓“中國站到了全球氣候變化應對舞臺的中心”。在中國一步步地實現2030年前碳達峯、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丹麥非常希望加強與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共同積極推動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合作。

丹麥駐華大使馬磊也在致辭中稱讚中國在減排方面做出的明確承諾。他說,這些承諾說明中國已準備好在全球減排進程中發揮主導作用,“中國參與推動氣候變化議程將對國際社會產生難以被低估的影響”。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在致辭中表示,當前,中國正在編制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十四五”規劃。爲推動能源轉型、實現減排目標,中國將優先推動風電、光伏發電爲代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高質量發展,努力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力爭在“十四五”期間讓清潔能源成爲能源增量的主體。

任育強調,新能源是支持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在中國也是這樣。去年,中國風電、光伏發電併網裝機歷史性地超過1.2億千瓦,經濟性也得到了不斷提升,基本實現了平價上網,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也得到提高,風、電、光伏還有水能的利用率都超過了95%,非化石能源裝機佔總裝機的規模超過了40%。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趙勇強在發佈《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展望報告2020》時指出,要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中國應該在2050年前就實現清潔、低碳、安全、有效的綠色能源轉型,而從技術上講這是可以實現的。

趙勇強強調,能源轉型將以可持續的方式促進中國經濟增長,並培育出一些新興經濟產業,包括電動汽車、綠氫、創新產業和智能產業等。未來10年是中國碳達峯的關鍵時期,需要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不單是在新能源領域,也要在建築、交通、土地管理各個方面共同努力。

可再生能源將成全球最大電力來源

國際能源署可再能源部高級能源分析師Heymi Bahar在發佈《2020年可再生能源報告》時指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預計下降5%,但可再生能源需求總體增長1%,展現除了一定的韌性。去年,雖然在工業和運輸領域的生物能源受到較大沖擊,但用於發電的可再生能源增長近7%。

此外,他指出,儘管經濟籠罩在不確定性的陰雲之中,但投資者對可再生能源的偏好仍然不減。2020年1月至10月,在中國、印度和歐洲的引領下,世界各國拍賣的可再生能源容量比去年同期高出15%,創下新紀錄。

同時,上市可再生能源設備製造商和項目開發商的股票表現優於大多數主要股票市場指數和整個能源行業,這主要歸功於對此類企業業務增長和財務狀況在中期保持健康的預期。“2020 年10月,全球範圍內太陽能公司的股價比2019年12月翻了不止一番。”

IEA報告顯示,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量在新冠疫情逆境中創下新高。在中國和美國的推動下,202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淨裝機容量將增長近4%,接近200吉瓦。2021年,在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之下,歐盟和印度的發展提速,來自中美歐印之外其他國家的增長造就了2015年後最快的可再生能源發展。

雖然在新冠疫情中顯現韌性,但IEA警告,可再生能源無法承受政策不確定性。在主情景預測中,關鍵市場中激勵措施到期以及由此產生的政策不確定性將導致可再生能源增量在2022年小幅收縮。他說,“政策的不確定性和追溯性調整已經影響了許多國家陸上風電裝機增長,造成了新增裝機‘漲-落’的交替循環。”

展望未來,IEA預測,風電和光伏的總裝機容量將在2023年超過天然氣發電、在2024年超過煤電。可再生能源將在2025年超過煤炭成爲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屆時,預計可再生能源將提供世界上電力的三分之一。水電將繼續提供全球將近一半的可再生電力。目前水電是世界上明顯最大的可再生電力來源,風能和太陽能光伏位居其次。

未來15年是中國能源轉型關鍵期

對於中國能源轉型的路徑,趙勇強指出,根據估算,中國2050年的GDP將是2019年的3.8倍以上,非化石能源比重要從2019年的15%到提高到78%,而煤炭消費要下降90%,碳排放要下降至少76%。

“未來,中國能源系統結構要發生重大的轉變,風電和光伏將不光在電力系統成爲支柱,還將通過電能替代成爲能源系統的支柱,這才能夠實現整個能源系統的結構轉型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的間接替代。”趙勇強說道。

與此同時,他指出,天然氣對中國來說還是一種清潔低碳的燃料,在未來20年還要繼續增加,另外,核電將保持一定規模的發展。

他展示的PPT顯示,2020年,風能、光能、天然氣、核能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分別爲3.2%、1.8%、8.8%和2.0%;到2050年,它們的比例將分別增長到38.5%、21.5%、9.8%和3.7%。

“我們能源系統轉型應該說是具有一定成本的,但這個成本多是近中期的基礎設施投資成本,特別是電力系統。”但他指出,“長期來說,到2050年,中國電力系統成本應該是可以比當前下降20%的。”

他強調,未來的15年將是中國能源的加速轉型階段。“去年,我們的風電、光伏新增裝機是1.2億千瓦,未來的年增風電、光伏裝機應該努力超越這個數字,到2035年實現年增規模高峯,大概是1.5億千瓦以上的水平。”

隨着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的提高,他預測,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中國能源中的佔比應該超過30%,到2035年超過40%。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有巨大潛力。他說,中國可再生能源成本有望成爲全球最低水平,現在中國某些區域的風電、光伏成本已經可以做到0.2-0.3元以下,未來15年,實現0.15元的成本將不侷限在極個別的地方。

關於炙手可熱的氫能,他說,“我們認爲,氫能必須是來自於可再生能源的綠氫,才具有經濟社會能源效益。隨着可再生能源特別是風電、光伏的發展,低成本風電光伏將帶來一些廣泛的效益,不單單是電力,而是通過氫能把這些經濟社會效益帶到鋼鐵等其他行業。”

他指出,當風光制氫的電能成本可以控制在0.15元以下的時候,那麼它將具有競爭力。我們同時也希望電解槽等方面的成本加快下降,這樣綠氫將爲全面脫碳,特別是一些難以減排的工業、交通行業,帶來一些新的路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