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亦舒說:“在生活上依賴別人,又希望得到別人尊重,那是沒有可能的事。”

其實在任何關係中,都是這樣,你有價值纔會被人重視,錢在自己手裏花着才方便,自給自足是尊嚴,不要活成任何人的包袱。

一母能養七個兒,七兒卻難養一母。

等兒女有了自己的家庭,真的會把所有生活重心都放在自己的家庭上,到那個時候對父母的孝順,就不是看有沒有這份心了,而要看有沒有能力和精力。

另外有了家庭後,很多事情也不再是自己一個人說了算,總要考慮到伴侶的意見和態度。

生活中類似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很多人因爲不想和伴侶吵架,只能委屈自己的父母,無奈在成年人身上,早已是常態。如果站在這一角度上來說,父母能把自己照顧好,也算是給兒女減壓了。

當生活真走到某一步時,人能做出的選擇,往往是違背良心倫理的。

反過來當人的生活質量上去了,就再也下不來了,也是不願下來的,如果硬生生被你拉了下來,不管你是誰,不滿、怨言和意見總是有的。

你考慮你的父母,ta考慮自己的孩子,你看,總有難題在前方等着你。

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家庭的難處,錢爲首,一切對生活的規劃和安排,也都是在錢的基礎上,想過自己的生活,勸你先有養活自己的能力,永遠不要想着在生活上依賴任何一個人,不現實。

人性經不起考驗和試探。

除非你能一直堅持下去,要不然就別對人太好,一旦對方習慣了,有一個不好則立馬將你之前的所有好都給否定。

在對方習慣了的情況下,停止以前那樣的付出,那麼以前的所有付出幾乎等於零。偶爾一次的事情人都記得,經常性的事情,能想起來也不覺得有多感動了。

02

聽一個五十多歲大叔,聊過他的事情。

用他的原話說:“錢給出去容易,想再要回來就難了。”兒子結婚後,大叔手裏還是有點積蓄的,這筆錢本來打算是留着給自己養老的。

喫喝不用向兒子伸手,兒子過兒子的日子,自己過自己的日子,有病有難的也不用連累兒子。

可是他太疼愛兒子了。

結果兒子買房,在兒子能憑自己能力承擔起的情況下,他怕兒子壓力大,給了十萬。兒子換車,又主動給了五萬,等兒媳上門說夫妻倆遇到了難處,沒錢裝修房子的時候,毫無保留地全包了。

可是等大叔出意外住院,需要錢的時候,所有的矛盾就來了。

兒媳的態度就是,大叔的手裏肯定還有錢,想着他怎麼可能一點不藏私,就故意不給交錢看病。這時候兒子很生氣,氣憤地指責妻子,然後妻子就回:“你要是有錢,我能這樣嗎?我還不是爲了我們的家。”

這是大叔第一次後悔以前的無私付出,如果當時真能給自己留點,就不用讓兒子爲難了。

03

最現實的,其實還有。

一個朋友的姑姑和姑父,是屬於只會賺錢但捨不得花錢的那種,且從來沒有想過要給自己留條退路。每個月賺來的錢,只會留幾百生活費,然後剩下的全交給兒媳。

等老兩口需用錢的時候,就開口問兒媳要。

都說了錢在自己手裏,花着才方便。一開始沒什麼問題,後來老兩口再遇到什麼事兒,問兒媳要錢時,總會迎來這樣的質問:“怎麼又要錢,這次又是因爲什麼事兒,你們手裏連一點錢都沒有了嗎?”

逢年過節時,姑姑和姑父就想去親戚家走動走動,必然是要給孩子準備紅包的。

但是,這樣的安排最後總會因爲兒媳的不同意,而取消。他們老兩口因爲到了一定的年齡,開始注重親情了,可兒媳不能理解,就覺得是亂花錢,沒必要。

就是老兩口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得先徵得兒子兒媳的同意,他們同意了才能去做,不同意就只能作罷。

再後來姑姑和姑父就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賺來的錢自己留着,可也正因爲如此,引來了兒媳的不滿,理解成是防備自己,鬧得一家人不得安寧,關係直接破裂。

錢的事情上分不開,生活就分不開,生活糾纏在一起,矛盾遲早會爆發。

04

生活中,類似這樣的情況有很多,自己手裏沒有錢,就意味着在很多事情面前,你是沒有話語權、決定權的。

包括你身體不舒服,去不去看也不是你說了算,等到了一定年齡。

人老了,要給自己留好退路,其實這也是爲了兒女好,不給他們添麻煩,也不讓他們爲難,除非是必要的事情,你該有你自己的生活,兒女也該有兒女的生活。

說難聽點,無論你有多少積蓄,有多少財富,到最後一分都帶不走。

現在給和以後留,真的不一樣,這樣做還會讓兒女養成某種不好的習慣,甚至變得好喫懶惰,積極性和上進心喪失,抱着反正背後有你,大不了就找你的態度。

你自己手裏有錢,兒女纔不會因爲錢跟你計較,當在你身上無論花多少錢,你都能偷偷給補回去時,你看關係好不好。一旦到照顧自己都困難,手裏還沒有一點積蓄時,你再看會不會被當成累贅。

別傻了,養老只能靠自己,就不說給自己留條退路了,總要給老伴兒留好退路吧。

任何關係都有現實的一面,真正聰明的兒女,也都能明白這個道理,就算你願意給,他們還不想要,因爲一旦有什麼意外,那相當於也是把自己的退路給斷了。

--END--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