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一白遮三醜,很多人希望自己白白淨淨,可惜臉上及身體總是會有一些斑斑點點,難以如願。其中最大的敵人恐怕就是”痣“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今天,我們就跟着二胖醫生在整形外科門診一起來瞧一瞧這個罪魁禍首是什麼吧。

01

二胖醫生的門診經驗

今天週三,又是一週門診時。

下午4點,在老師的帶領下,二胖已經看了40多個病號。

今天遇到許多爲求祛痣來就診的患者,二胖回想了一下,這類患者大體可以分爲3類:

第一類

這類患者是由家長帶着來的小朋友和年輕人,臉上有許多痣,小的像針尖,大的像麥片,其餘的約芝麻大小,影響美觀。這類患者要求將臉上的痣祛掉,但會在激光和手術之間猶豫不決,害怕手術會在臉上留下疤痕。

第二類

這類患者是中青年,痣長的比較大,而且多在頸部、肘部、腰帶區、膝蓋等穿衣容易摩擦到的部位,因磨破而引起破潰、發癢;或者是偶然發現手腳上的黑痣。

第三類

這類患者主要是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一些長在特殊部位(如眼瞼、嘴角、鼻翼旁等)的痣也在隨時間增大,最後因破潰、出血、疼痛影響日常生活而來就診。

02

教科書怎麼說?

二胖粗略彙總了大部分患者的困惑,簡單的爲大家做一個關於“痣”的小科普。

痣,往往是“黑色素細胞痣”的代名詞,是由於黑色素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有先天帶來的,也有後天形成的。正常人平均存在15-20顆痣,幾乎都分佈在皮膚表面。黑痣的自然病程十分穩定,相對來說,自然消退、明顯增大及惡變等在黑痣的病程中均屬罕見。

黑痣的分類方法多樣,但常見的是按照黑痣在皮膚層次的不同部位分類,可分爲交界痣、皮內痣及混合痣3種類型。

交界痣:病竈分佈在表皮及真皮交界處,大多數交界痣在嬰幼兒或兒童期出現,表現爲境界清晰的、淡棕色至黑色的斑塊或輕度隆起於皮面,大小多在0.6~0.8cm內。發生在手掌、足趾及外陰部的痣幾乎都是交界痣。

皮內痣:病竈均分佈在真皮內。這是成年人痣的常見類型。表現爲半球形突起於皮面、淡褐色的小腫物,大小多在1.0cm以內;表面光滑,有時中央可見有一根或數根毛髮,多見於老年人。

混合痣:兼有交界痣和皮內痣的特點,多見於中青年,表現爲隆起於皮面的、褐色至黑色的丘疹或斑丘疹,界限清楚,常有毛髮生長。

此外,還有一些少見的類型,如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細胞痣(可累及整個軀體、全頭皮、肩部、軀幹)、暈痣(指一種伴有周圍圈狀皮膚色素減退的黑色素細胞痣)、氣球細胞痣等。

先天性巨痣

03

有痣青年的靈魂拷問

我身上的痣會不會發生惡變?

一般來說,交界痣在青春期以前不發生惡變,隨着年齡的增大多數會轉變爲皮內痣,皮內痣通常也不會發生惡變;但是發生在手掌、足趾和外生殖器等部分的交界痣有潛在惡變的機會。

那我怎麼判斷它是不是惡變了?

大家可以根據“ABCDE法”來判斷:

當黑痣形態不對稱(asymmetry)、邊界(border)不清晰、顏色(color)不均勻、直徑(diameter)大於6mm、短期內發生增大破潰等變化(evolving)時,應高度警惕並及時來醫院就診。

另外,先天性巨痣也存在惡變的幾率,所以患有先天性巨痣的患兒應該在出生後就保持密切隨訪。

那些壞痣

我應該怎麼治療?

由於每個正常成人的全身平均可有15-20個痣,所以這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通常除了美容的目的外,絕大部分的黑痣不需要治療。黑痣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一般對於直徑大於3mm的黑痣,使用非手術治療的話容易導致較明顯的瘢痕增生,所以建議手術切除,對於比較大的痣,可以分次切除。

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激光、電熱等;直徑在1-2mm的小痣,非手術治療的效果被廣大患者所接受。但是對於直徑大於3mm者,非手術治療癒合較慢、可能留下病竈殘留、色素減退、瘢痕增生等不良反應,通常效果不如手術切除。

04

二胖醫生的一點點小建議

二胖發現很多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恐懼都在於怕臉上留下瘢痕。實際上,得益於醫療技術的發展,整形外科在全身體表手術中都會根據情況選擇美容縫線,再加上獨到的美容縫合技術,只要患者術後嚴格遵從醫囑,不發生感染等併發症,術後的瘢痕最後都會極其不明顯,所以大家無需恐懼。

二胖總是記得科室前輩的教導:手術無大小。所以不管這顆痣是大還是小,一旦決定要治療了,還請認準像正規醫療機構,以免遺留一生難以磨滅的瘢痕。

作者|劉志婉(燒傷、整形外科)

漫畫|李凌(燒傷、整形外科)

監製|季瑩

編審|王丹琳

編輯|方梅蘭

主管|長征醫院政工處

投稿|[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