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油氣行業“十三五”產量目標未完成,主要原因有哪些?

記者 | 侯瑞寧

油氣行業未能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日前,國家統計局數據發佈數據稱,去年中國原油產量1.95億噸,同比增長1.6%;天然氣產量188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8%,連續四年增產超過100億立方米。

這與“十三五”規劃目標仍有一定差距。根據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2020年國內石油產量保持在2億噸以上,天然氣產量爲2200億立方米。

據界面新聞統計,除油氣行業未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外,核電、水電等行業也未完全達標。風電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行業均超額完成規劃目標。

界面新聞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公開數據整理。

接受界面新聞採訪的業內專家均認爲,油氣產量沒有達到規劃目標,主要原因是國際原油價格暴跌,以及國內油氣資源品位變差。

國務院發展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峯表示,“十三五”以來國際油價長期在低位徘徊,對油氣企業的投資積極性形成了較大沖擊。

2014年,北海布倫特原油現貨年均價爲98.95美元/桶;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現貨年平均價格爲93.21美元/桶。

2015年,北海布倫特原油現貨年平均價格降至52.38美元/桶,WTI原油現貨年平均價格降至48.7美元/桶。

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讓國際石油需求大跌,國際油價也隨之大幅下滑,一度暴跌至負油價。多家國際預測機構將2020年的國際原油均價下調至40美元/桶左右。

去年3月25日,界面新聞從中國海油2019年年度業績電話會議上獲悉,該公司計劃調低2020年資本性開支和油氣產量,但當時未公佈調整後的具體數據。

去年1月13日,中國海油曾規劃,2020年的淨產量目標爲5.2億-5.3億桶油當量,資本支出預算爲850億-950億元。

作爲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爲中國帶來了進口利好。中國海關發佈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原油總進口量約5.424億噸,較上一年增長7.3%。

郭焦峯表示,國內油氣產量未達標,並不影響供應平衡。更加低廉的進口原油和液化天然氣對保證國內油氣供應大有助益。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能源戰略綜合研究部主任張國生認爲,除了國際原油價格影響外,國內油氣資源品位變差,也是掣肘油氣產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目前,國內新增儲量大部分是緻密型和非常規,採收率較低,單井產量也較低。”張國生對界面新聞表示,針對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的關鍵技術正在攻關,要實現其低成本開發還需要時間。

《中國石油報》曾報道稱,經過近10年的地質認識準備和技術攻關,中國非常規油氣發現進入“爆發期”,非常規油氣資源佔2019年新增儲量的半壁江山。緻密油和頁岩油等佔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的42%;頁岩氣佔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的60%。非常規油氣正在成爲國內增儲上產的主體資源。

此外,郭焦峯認爲,油氣勘探開發的對外開放力度滯後,是影響國內油氣產量提升的另一因素。

長期以來,國內油氣資源上游業務主要集中在“三桶油”手裏,社會資本佔比非常少。2012年國內頁岩氣首次對外公開招標,截至目前進入這一領域的民營資本幾乎全部折戟。

去年1月9日,自然資源部發布《關於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試行)》,將全面放開油氣勘查開採,允許民企、外資企業等社會各界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此舉意味着,油氣勘查開採領域不再由國有石油公司專營,將向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開放。

但油氣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民資企業要想真正有所作爲,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接受界面新聞採訪的業內專家均表示,在上述背景下,去年國內油氣產量能夠實現增長,實屬不易。這主要得益於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的“七年行動計劃”。

2016-2018年,中國原油產量出現三連跌,對外依存度突破70%。爲此,國家主席習近平做出“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批示。

2019年年初,“三桶油”啓動爲期七年的“增儲上產”計劃。2019年,中國原油產量達到1.9億噸,比上年增長0.8%,扭轉了2016以來連續下滑的態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