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健林砸60億成都建醫院,地產商辦醫靠譜嗎

文|《財經》記者 凌馨 信娜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萬達的第一家醫院終於在成都封頂。

此次封頂,萬達極盡低調,僅在官網發佈了一條兩句話的圖片新聞,但這一投資額高達60億元的項目仍備受關注。

新建的成都萬達UPMC國際醫院(下稱“萬達成都醫院”),坐落在成都天府新區,在區官微宣佈,醫院將於2022年投入運營。

萬達最初的盤算是,與英國國際醫院集團(IHG)簽訂合作協議,宣佈投資150億元興建三座國際頂級醫院;然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轉身稱,UPMC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是萬達在中國提供國際化醫療服務的最佳合作伙伴。最終,佔地166畝、牀位數500餘張的萬達成都醫院封頂。

一路走下來,萬達的辦醫雄心已經五年。

合作方後發先至?

“中國企業在醫療行業的最大一筆投資”,萬達如此稱自家2016年1月6日與IHG簽訂的合作協議,計劃投資150億元。

那時,已選定在上海、成都、青島建設三座綜合性國際醫院,由IHG運營管理並使用其品牌,中文名爲“英慈萬達國際醫院”。三所醫院,當時的計劃投資分別爲80億元、20億元和50億元,分別擁有1000張、200張和500張牀位。

簽約當日,萬達就宣佈,青島英慈萬達國際醫院已開工建設,計劃2018年7月開業;上海也將於2016年內開工;成都於同年一季度開工。

簽約後第二年,公開信息顯示,成都市委書記唐良智到成都萬達醫院調研考察;同年4月,青島規劃部門公佈萬達英慈國際醫院規劃方案。

就像畫了一個省略號,公開信息中再未見更多進展。

直到2019年10月,在萬達成都醫院舉行的奠基儀式上,王健林表示,UPMC是萬達在中國提供國際化醫療服務的最佳合作伙伴,成都則是“萬達進入醫療健康領域並與UPMC展開長遠合作的第一站”。

從醫院選址看,萬達成都醫院地點仍在天府新區中央商務區,但合作方已經由英國的醫院集團IHG,換成了美國的醫院UPMC。

這對“最佳合作伙伴”,是歷經十個月、幾十輪談判才修煉成。兩者在2019年6月簽訂國際醫院運營管理協議,約定首批合作的5家醫院,將選址在北京、上海、成都。萬達後續的拿地動作顯示,廣州也是雙方共同青睞的城市。

是換了合作方,還是新的合作者後發先至?萬達對成都醫院定位和期待幾何?截至《財經》記者發稿,萬達集團未作回覆。

60億的投入,多少年能回本?

“在萬達內部,成都的這座醫院只是一個很小的項目。”接近萬達人士多次向《財經》記者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萬達在全國新開45個商場項目,投資額多在40億元上下。其中,廣東潮州萬達廣場投資75億元,萬達武漢文旅城總投資爲500億元。

相比看,萬達成都醫院總投資額最初定的是50億元,後雖升至60億元,也確實不算打眼。

然而,在來自民營醫院的投資者眼中,500張牀位60億元的投資額,無論如何測算,都超出心理預期的投資規模。

“60個億,中小型醫院可以建幾十家了,稍微上點檔次也可以建幾家。”一家醫院管理集團的負責人直言。

萬達成都醫院按照國內三級醫院標準,以及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I)標準建設。院內設有心血管、骨科、眼科、消化、腫瘤和神經科學等六大專科中心。

“如果光是從民營醫院的角度看,60個億、500張牀位,牀位規模一點都不多,投入產出可能是不成比例的。”上述醫院管理集團負責人分析。

如果投資1億元,建一家民營醫院,多少年能回本?

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常務副會長趙淳給《財經》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說1個億的資金投入在硬件上,這是一次性投資。後面還得需要2個億來建設醫院的人才隊伍和服務,增加軟實力。

萬達成都醫院僅基建工程,投資額就達46億元。

通常,一期基建30億元投資的醫院,工作人員最少得5000人。“這些人力成本,加上維持這麼大一家醫院的運轉所需要的資金,營收的壓力會很大。”趙淳說,遑論從醫院審批建設開始,至少得用三年才能正式營業。

在國內,投入一家新醫院8年到10年的時間,也許才能開始有回報。按趙淳的觀察,投入幾千萬元建設一家民營醫院,至少需要5年才能回本,“要是真正投入30億元,我覺得10年也回不來本”。

萬達成都醫院如此大手筆的投入,浙江慈繼醫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建華的判斷也是,“肯定是高了”。

“戰略上,把這個醫院當作試點樣板來打磨,我覺得是可以的。”趙建華分析,但是如果想這家醫院實現盈利,或是希望迅速擴張形成規模效應,還需要有耐心。

即使在美國、日本等商業保險發達的國家,私立醫院最少也得建設8年時間,才能慢慢開始發展。

福建智衆合健康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蔡峯認爲,“我們評論一個醫院成不成功,要5年到10年後,看能不能實現動態平衡,5年後能平衡就不錯了。”

二線城市、高端醫療,誰買單?

投資額如此之高的國際醫院,病人是誰?誰來買單?這是北大醫療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翮對萬達成都醫院最大的疑問。

萬達成都醫院的定位相當高端。根據目前披露的信息,醫院定位爲“花園式”,住院爲單人間,並設有VVIP室,國內外專家坐診。另有海外就醫通道,支持國際商業保險支付。

張翮分析,“看病難”在公立醫院已經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民營高端醫院的空間主要在於,如何讓高收入人羣體驗到較好的服務。

世界衛生組織(WHO)評價醫療服務體系有“鐵三角”——可及性、安全性、可支付性。

支付端在中國,目前主要還是依賴社保。“目前的商業保險體系中,真正對高端醫院有促進作用的,就是高端醫療險。”蔡峯說。中國保險行業協會2018年發佈的數據表明,商業健康險覆蓋率僅爲6.7%。

蔡峯迴憶,在上海,一些外資醫院剛開張的時候,沒有醫保病人,但高端客戶羣體不如預期,不得不“兩條腿走路”,對醫保病人開放。

然而,接收醫保病人就要接受政府定價,怎樣的比例可以保障患者的就醫體驗和醫院的營收水平?

如果說在藥品和醫療器械集中採購前,民營醫院還有一定的供應鏈優勢,可以用更低的價格採購擁有更高的利差,但在集採過後,很多藥品和耗材已是“地板價”,價格透明,原本的“醫療不賺錢,供應鏈賺錢”模式,成爲明日黃花。

醫院的定位,同樣是個問題。

萬達成都醫院提出了一個名爲“卓越中心”的新模式,即六個專科中心各自獨立運作。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涉及至少六類疾病,這還是一家綜合性的醫院。

國內民營醫院能實現盈利的,多爲醫美、口腔等消費醫療領域,綜合性的社會辦醫,經營狀況上佳的並不多。

上述醫院管理集團負責人對萬達首家醫院的選址感到困惑,這樣的高端國際醫院,選址成都只能算是“及格”。以成都的醫療消費水平,將難以支撐,“最好是選在北上廣”。而北上廣幾乎已彙集中國最頂級的醫療資源。

萬達的這一定位決定了,這所新醫院必須輻射全國。

其他醫院,萬達仍在選址

北上廣,確實曾在萬達的醫院版圖之中。

萬達的一份內部刊物曾提到,該集團已與廣州市黃埔區簽訂協議,預計在當地建設一座佔地200畝、總投資60億元的國際醫院。僅兩個月就簽約成功,被萬達稱爲“廣州速度”。

2019年5月,萬達以13.4億元的價格拿下黃埔區一處13.3252萬平方米的地。不過,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競買方提出了明確要求:與《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2018年-2019年排名前20的醫院所屬醫療集團簽署合作協議;交付後42個月內開業,首個財務年度營業收入不低於5億元,開業後第五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

萬達退地了。上述接近萬達人士稱,退地原因在於選址不太成熟。此外,“也不知道(辦醫院)具體怎麼去做,如果這麼大規模去推可能也不是太好”。

在2020年2月,這塊地再次出現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公告中。

上述接近萬達人士提及,2020年又是疫情又是各種事,要辦一個大的民營醫院去搏,可能性不大。“先把一個做起來,再去其他合作點看看,有沒有其他問題需要解決的?”

先試點再推廣,是萬達進入新領域時的一個典型做法。外界對萬達成都醫院定位,也有同樣猜測。

據上述接近萬達人士透露,目前萬達其他幾個醫院項目,均未明確選址。

國際醫療合作樣本?

趙建華感覺,萬達成都醫院有點像酒店的做法,建好平臺後吸引品牌入駐。“依託於UPMC的做法,醫院的大戰略方向和管理模式應該是由管理團隊定的。”

從萬達與UPMC的協議看,管理團隊應該是UPMC主導,由它委派五名國際一流醫療管理專家,擔任成都醫院的首席執行官、首席醫療官、首席護理官、首席運營官、首席信息官。重點科室帶頭人,也由UPMC選派。

UPMC派到中國的,是真正的“原班人馬”,還是針對這個項目重新招聘組建?同樣受到業內人士關注。畢竟,美國人才很金貴,而這樣的人力成本,對醫院未來的營收能力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從管理架構看,運營團隊將在萬達成都醫院佔據較大比重。這正是民營醫院的特點,即總經理負責制,經營和醫療分線管理。

國內的民營醫院一般分工不會如此細緻,“這種投資規模的醫院關鍵看經營團隊”。趙建華說。

另外,根據雙方協議,UPMC還要每年選派20名國際一流醫療專家,到成都醫院負責培訓;成都醫院每年選派50名中方骨幹技術人員,赴美學習培訓三個月等。

趙建華的觀點是,萬達能否在成都推出成功的樣板,最重要的是看它與UPMC捆綁的緊密度,尤其是UPMC的管理輸入情況,如果只是簡單的培訓,則將難以成功。

UPMC是手術見長,萬達成都醫院“未來應該是自費類的手術外科導向型的”,因此,核心團隊尤爲重要。趙建華分析,“每年派多少人去總部培訓是虛的,最重要的是看你的專家名單,要有拿得出手、做得特別牛的。”

有了全球知名的專科專家,只是人才隊伍建設的第一步。張翮提出,外資團隊的問題在於,可能醫生很厲害,但他不長期在這邊,或是中國人不瞭解他,就難以建立自己的患者羣體和口碑。

一個學科是一個團隊,比如手術很關鍵,術後恢復也很關鍵。“就算頂尖的外國專家,圍繞他也要有整個體系保證安全和質量。”蔡峯說。

如此,就要在院內建立一個穩定的高水平醫療團隊,這需要多年的磨合。現在很多專家到民營醫院“飛刀”,手術最終效果不太好,往往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團隊的問題。

趙淳強調,學術帶頭人等中堅力量也一樣舉足輕重,“如果沒能留住一個學科帶頭人,前面的積累就白費了”。

民營醫院的管理者,最難受的就是人才問題。一個醫院要形成自己的培養體系,至少要5年-10年,這樣纔能有真正的臨牀骨幹。

成都有一個好處是,有著名的華西醫院等,不但虹吸周邊患者,還有優秀的人才。萬達成都醫院可在周邊大醫院挖一些人才。

趙建華坦言,“現在大部分的(民營)醫院沒人願意去。要麼像冬雷腦科,是公立醫院集體出來做,它的成功幾率會比較高。要麼是兩頭,退休的加畢業生,中間骨幹缺失。”

即使有全球規模第一的華西醫院爲鄰,萬達還是要自問:地處二線城市成都,是否有那麼多中堅力量,可供其六大專科挖角?它又有何優勢吸引一線城市的骨幹人才到四川執業?

多數民營醫院的解決方案是,多點執業,或是邀請名醫“飛刀”。然而,隨着公立醫院對醫生看得越來越緊,“飛刀”的空間越來越小,跨地區的多點執業的阻礙實際上在增大。

面對這樣的現狀,趙建華的建議是,引入一些合夥人等模式,打造更適應民營醫院的績效體系。

至於中堅人才,武漢亞洲心臟醫院的解決方案是自行培養。趙淳提到,亞心很早就在內部尋找合適的人才,然後花心思培養,“現在都是主任和副主任醫師了,是醫院的中堅力量。他們也對醫院的文化和價值觀更認同,不會輕易離開醫院”。

地產商辦醫,看起來很美

武漢亞洲心臟醫院董事總經理葉紅對地產商辦醫,表示歡迎,但不看好。

“房地產是非常好賺錢,它的回報很快,但醫療有一個持續性。這兩者怎麼來結合,我覺得市場會教育它的。”葉紅對《財經》記者表示,基本醫療要長期穩紮穩打,不會像地產回報率那麼高、回報週期短。

一些地產公司或者其他行業企業,紛紛選擇與大健康相結合,尤其是2020年疫情之下,不僅辦醫院,還有養老公寓或者養老社區也是外來者青睞的切入口。

在葉紅觀察到的模式,多是“建築我來建,(入駐的醫療管理集團)補充醫療場景”,然後賣掉,現在自己持有了。“這種持有再和醫療大健康結合在一起,纔會有價值,這肯定是個方向。”

這不僅是萬達的選擇,也是包括恒大、萬科、泰禾、富力等地產巨頭,進入大健康的共同選擇。

萬科旗下定位醫養結合的康復醫院,已開業兩年;廣州富力醫院於2020年5月封頂;一度提出或將單獨上市的泰禾,在大手筆佈局各類醫院,甚至還有互聯網醫療。

然而,高調入局後,卻並不舒暢。泰禾現在面臨自身資金鍊問題,醫療雄心成敗難料。也許恒大健康是前車之鑑, 2020年8月,其宣佈更名爲恒大汽車的舉動,被外界解讀爲醫療業務戰略地位回落。

“大部分都是門外漢,或是掛羊頭賣狗肉。它是爲了拿地也好或是地價增值也好,是一種資本思維。”上述醫療管理集團負責人分析,“錯是沒有錯,但是如果以這個爲出發點,在醫療這個專業領域就別想搞好了,因爲它就沒想要搞好。”

在趙建華看來,辦醫,傳承很重要,“講故事,可能就會帶來一些短期行爲,但醫療是長期行爲,這種衝突一出現,就會有‘短平快’的行爲”。

“短平快”行爲,是指一些在利益驅動下的過度醫療,典型代表就是曾經的“莆田系”醫院。對更多資金投入,健康產業歡迎,但這些新錢得有足夠的耐心。

“醫療行業是需要很規範的操作,複雜、精細,絕不是像開一個酒店、飯店,能夠快速地複製。”趙淳道。

在詳細瞭解過萬達與UPMC的合作內容後,對其未來發展,特別是如何成功地將國際頂尖醫療資源引入中國,醫療界諸多人士還是抱有較大期待。富力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的合作亦是同樣思路。

“如果萬達能探索出來,這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蔡峯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