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先生,拜登政府称要全面审查特朗普政府的所有安全措施,包括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将好转?

  特约评论员 陈冰: 拜登政府对特朗普的所有安全措施加以审查,既是美国新政府的例牌菜,也是他拯救美国的必经之路。特朗普上台后也是推翻了奥巴马及以前政府的安全策略,把美国推向自我孤立境地,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打到新冷战悬崖上。现在拜登要带领美国回到国际社会,走竞争性多边主义道路,那么就需要审查特朗普政府都做错了什么,并且加以纠正。这其中,就包括中美关系。拜登政府的外交考卷,主要有三点问题:一是中美关系是否正常;二是跨大西洋关系,也就是美欧能不能回到联盟关系状态;三是回到国际组织发挥建设性作用。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中美关系。

  从拜登就职到现在十多天,中美关系已经有稳定迹象,没有发生冲突,都表达了一定的善意。拜登提出的要有“战略耐心”对待北京,与特朗普的激进对抗有明显不同。现在的问题在于,拜登政府将如何保留和取消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政策,包括五大领域20项政策,一个个需要审视,调整每一项政策都需要双方协同。

  中美关系好转,也需要标志性的事件来向世界证明,是领事馆重新开启,是双方不再限定对方媒体机构,还是削减不合理的关税?可以说,现在急需具体的事件来显示中美关系走向。在没有具体的事件发生前,光说不练,就无法说明中美关系是向好还是保持原样。

  

  直新闻:说中美关系有五大领域的20项具体政策,你估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特约评论员 陈冰: 特朗普执政四年,中美在关税与经贸、科技与安全、人文交流、人权问题、台湾问题五大领域都有冲突和较为激烈的对抗,每个领域都有3到7个具体政策。比如在关税与经贸领域,起码有3大具体政策,包括美国对价值3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增加关税,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定,规定中国购买美国货的数量目标,美国制定投资黑名单,禁止美国机构和个人投资这些企业的股票。单就这一领域看,拜登政府采取的措施很可能是起码再维持一年的对华产品征税,要求中方按协议购买美国货,并且以此为筹码,与中国重新签署一个贸易协议,剔除对双方均不利的部分,增加一些更具现实性和长远性、对双方都有利的内容。

  而在科技和安全领域,拜登政府不太可能放松对中国企业的限制,对华为、中兴等公司将继续采取封堵策略;对中国出口关键技术的政策也将持续,比如芯片出口限制;但对没有法律依据而恶意制裁中国企业的做法,可能会发生改变;对用行政命令而不许在美国市场经营的政策将调整,比如勒令TikTok改组、禁止微信运营,最后交给法院裁决而不是政府行政干预。中美关系最先改善的领域,可能是人文交流,比如不再把中国在美国的媒体机构看做是“外国使团”,不再对特定身份的人就入境美国实施歧视性限制,取消对中美学术交流的限制,放宽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审查。但总体而言,中美关系回不到从前了,竞争是主流,改善的只是方式方法,会更外交、更体面一些。

  

  直新闻:登政府上台后中美之间发生的第一件不愉快的事,恐怕是美国航母舰队闯南海,新任国务卿布林肯拒绝中国的南海主权声索,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陈冰: 美国在军事和科技两方面遥遥领先世界各国,也成为其霸凌世界的两大武器,并且用维护地区安全与维护和平来加以包装。可以说,无论是民主党上台还是共和党执政,确保美国在军事和科技上的领先优势,都是不会改变的共同政策。具体到对华政策,美国的南海政策、台湾政策和钓鱼岛协防日本的政策,都不会有大的改变,最多是争斗的烈度有所微调。因此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关于对中国的发言,首先是台湾问题,接着是南海问题,都比较强硬。中国也测试出了拜登政府对中国“核心利益”所持立场,同样强硬地给怼回去了,敦促美国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希望域外国家不要乱插手,瞎掺和。

  中美在南海问题、台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上,将长期斗争,因为这是美国可以见缝插针、可以干预中国事务的部位。新中国成立后,这三个争端点上的与美国的斗争,就始终没停止过。

  相关推荐:

  美军承认"罗斯福"号上周进南海时 中国模拟对其攻击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29日报道,美国军方本周五承认,中国轰炸机最近在南海模拟了对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的攻击,这证实了英国《金融时报》在早些时候的报道。

  

  “商业内幕”网站报道截图

  上周六(1月23日),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驶入南海活动之际,中国军方派出8架轰-6K轰炸机、4架歼-16战斗机和1架运-8反潜巡逻机进入台西南空域巡航。追踪数据显示,“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经由巴士海峡进入南海时,中国战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巡航。

  英国《金融时报》29日援引熟悉美国及其盟国情报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国轰炸机和战斗机模拟了对“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的攻击。《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轰炸机飞行员还确认了对海打击命令,并模拟发射反舰导弹。

  

  资料图: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

  美国印太司令部发言人迈克·卡夫卡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密切监视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的所有活动,他们从未对美国海军军舰、飞机或水手构成威胁。”

  一名美国国防官员称,中国军机没有进入距美国海军舰艇250英里(约合402.3公里)的范围内,这超出了轰-6K轰炸机所携带的鹰击-12反舰导弹的射程。这名官员表示,当时发生了一次模拟袭击。

  

  资料图:轰-6K轰炸机

  卡夫卡在声明中称:“美国将继续在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飞行、航行和行动,通过我们在该地区的行动来证明我们的决心。”

  上周日(1月24日),美国海军发声明称,“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正在美国第7舰队的责任区进行例行部署,以开展海上安全行动。

  针对美海军“罗斯福”号航母23日进入南海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25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频繁派舰机进入南海活动,炫耀武力,不利于地区局势的和平与稳定。

  刚派航母战斗群进南海,美国就倒打中国一耙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在搅合南海局势方面,美国可是一刻都没闲着。不仅如此,这个域外国家日前还倒打一耙,抹黑中国在南海的军事行动“破坏稳定”。

  据路透社1月30日报道,美国军方当地时间29日宣称,过去一周,解放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符合北京“破坏稳定和具有侵略性”的行为模式。

  

  美军印太司令部在一份声明中声称:“‘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以下简称‘罗斯福’号)战斗群密切监视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的全部活动,他们从未对美国海军舰艇、飞机或海员们构成任何威胁。”

  美方还叫嚣,美国将继续在所谓“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飞行、航行和行动,“通过我们在整个地区的行动来展示决心”。

  路透社提到,解放军军机在上周末飞抵台湾“西南空域”。

  据台湾防务部门网站消息,1月23日,13架次解放军军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这13架次解放军军机包括1架次运-8反潜机,8架次轰6-K轰炸机和4架次歼-16歼击机。一天后的24日,15架次解放军军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为今年以来单日最大规模。

  

  台军发布的解放军轰-6K资料图

  对于台防务部门持续炒作大陆军机进入台“西南防空识别区”,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1月28日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海地区开展的军事活动,是针对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需要采取的必要行动,是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势力挑衅的严正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月23日我军机抵近台湾当天,美海军“罗斯福”号航母上午10点经由巴士海峡进入南海活动。包括美海军4架P-8A反潜巡逻机、1架EP-3E电子侦察机、1架E-2C舰载预警机、1架C-2A舰载运输机在内,至少7架美军机曾在南海活动。

  美国航空观测账号援引民航飞行轨迹网站“FlightRadar24”提供的飞行轨迹显示,1月26日,1架美国海军EP-3E电子侦察机与1架解放军运-8G“高新三号”远程电子干扰机同时现踪台湾西南空域,彼此交错而过。不过从轨迹看,中美两军飞机实际距离还有数公里以上。

  英国《金融时报》29日称,中国军机曾对“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进行“模拟攻击”。不过一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军机没有进入距美国海军舰艇250英里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美国还试图在南海问题上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美国新任国务卿布林肯就在和菲律宾外长通话时宣称,美国拒绝中国在南海提出超出国际法范围的主张,美国将同东南亚国家站在一起。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月28日回应,中国坚定不移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定不移致力于与其他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坚定不移致力于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我们希望域外国家充分尊重中国和地区国家妥善处理海上矛盾分歧、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

  此前报道:

  美新任国安顾问:中国是重大挑战 要让中国"付出代价"

  【环球网报道】据美媒消息,拜登政府新任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29日在华盛顿一场智库会议上宣称,中国是美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但应对中国及美国所面临的其他各种挑战,美国必须“先整理好自家屋子”,恢复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国内秩序。

  

  报道称,沙利文当天参加了美国智库和平研究所举行的“2021年,交接接力棒”会议,在被问及如何看待美国目前面临的最大“国家安全”挑战时如此说道。

  

  沙利文说:“目前,美国面临的最重要的国家安全挑战是如何整理好我们自家屋子,是“重振国内”问题。“我们正面临一场持续肆虐我国人民的新冠大流行”。在他看来,美国也正面临一场“摧毁了主流小型企业和工薪家庭”的“经济危机”,还有国内分裂、气候变化等各种问题。

  因此,美媒称,沙利文认为,对拜登政府来说,目前的工作重点在于“整理好自家屋子”,打造实力地位。他说,只有拥有这样的实力地位,才能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应对包括气候危机、核扩散、网络攻击等其他影响美国人生活方式的重大跨国挑战。

  除了“重振国内”,沙利文认为,另一方面则是“投资盟友,重振联盟”。根据和平研究所公布的会议实录,沙利文当时声称,重振联盟不是让其恢复到以前的样子,而是考虑如何使其现代会以应对未来威胁,“从巴黎气候协定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组织,它正在重建我们在关键国际机构中的地位。”他认为,在这些联盟内,美国可以执行有效战略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应对气候危机、新冠大流行等等。

  美媒同时提到,沙利文当天还宣称,美国要还做好随时捍卫价值观的准备,让中国为自己在新疆、香港和可能在台湾采取的行动“付出代价”。

  针对美中关系未来发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此前表示,过去几年特朗普政府犯下了方向性的错误,将中国视为战略性竞争对手,甚至是威胁,并据此采取了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的错误行径,导致中美关系出现两国建交以来的异常严峻局面,这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中方多次指出的,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特殊的重要责任。

  赵立坚还表示,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希望美国新一届政府能够吸取特朗普政府对华错误政策的教训,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采取积极、建设性的对华政策,同中方相向而行,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此前报道:

  美军事作家推演中美之战 还给了台湾这个结局

  美国军队时报网站11月27日发表前美国军官、作家戴维·普瓦耶上校的一篇题为《对华战争之我见》的文章,文章介绍了作者希望借助小说警示中美两国切勿发生战争。全文摘编如下:

  10年前,在中国加速崛起之际,我联系了其他几位见多识广的军事小说作家,提出以“太平洋新冲突”为主题创作系列小说。我负责海上部分,他们负责陆上、空中和太空部分。我认为这样的系列作品可能会起到警示作用,就像过去那样,小说可以在危险来临前发出警报。

  他们推辞说,这样的敌对行动绝无可能发生。我对此并不信服,于是独自开始策划《对华战争》。这个系列有6本书,由圣马丁-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讲述了未来战争将如何展开,战场涵盖陆地、海上、空中、太空、网络空间以及至关重要的后方。

  10年后的今天,发生这种冲突的可能性成为日常讨论的话题,毫无疑问,这也是详细规划的课题。军队结构、装备采购和训练都在针对这种紧急情况匆忙调整。

  我并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但我花了多年时间研究这样的冲突可能会如何演变。我有情景发展和国防分析经验,但一切都以开源材料为基础,并得到历史研究的支持。

  首先,我设想这样一场战争会像美国所有战争一样开始:出人意料、措手不及,酿成大灾难。美国慌慌张张,为国内纷争所困,资源不足,装备只适用于上一场战争,而非新的战争。

  第一本书叙述了从紧张和平状态到战火的转变。“引爆点”始于一次恐怖袭击,该袭击再次引发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当冲突升级为一场战术核交战时,中国介入以防止巴基斯坦失败,而美国则支持印度。

  就像1914年那样,一个又一个国家卷入其中。美国、越南和印度,一起对抗中国、巴基斯坦和伊朗。日本、欧洲和菲律宾选择旁观,俄罗斯则向两边出售能源和武器。

  在第二本书中,中国再次发起猛击。在似乎无所不知的战略型人工智能“玉皇大帝”的指挥下,一场爆炸性攻势压倒了盟军。太平洋第一岛链被突破。随着中国军队一路过关斩将占领台湾,美国和韩国军队溃不成军。网络攻击和其他破坏行为削弱了美国重振部队的能力。

  在第三本书中,我创作的主角丹尼尔·V·伦森指挥一支反潜特遣部队,在太平洋中部与敌军作战。与此同时,包括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地面部队在内的盟军在南海推进。

  在第四本书中,日本加入盟军,地面行动以入侵朝鲜和登陆台湾开始。中美在网络空间的隐形战争达到高潮。

  第五本书详细讲述了最后战役的情况,盟军推进到海南和香港,中国展开大规模还击,而双方都想尽快结束战争,避免核危机。

  最后一本书将于今年发行。这本书描述了战争余震,因为中美都遭受重创,竭力应对叛乱、饥荒和疾病。与此同时,新的参与者争夺战利品,为地区和世界霸权展开新的竞争。

  我从10年的研究和思考中吸取的许多教训都在书中有所阐明。如果必须总结的话,我会说,我们很可能因为误判或鲁莽而误入战争,而不是双方都有意为之。

  正如我们在1860年、1914年和1939年看到的那样,战争往往会失控,把所有交战国拖入鱼死网破的境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两个核大国之间的战争如何才能结束。

  我承认我享受这个系列的想象和写作过程。如果这些书起到娱乐的作用,我会感到满足。如果被当作一种警报,那就更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