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识字之初,我们先认识的是大、小、多、少。

小时候,字在我们心里很简单,字的意思,就是字面的意思。大、小、多、少,说的就是东西的体量和数量。

长大了,我们慢慢领悟,这几个简单的汉字,却藏着最深邃的道理。它们指向人性和人心。2020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从年初的“战疫英雄榜”开始,一千多位善良而勇敢的普通人,获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奖励,为天天正能量留下了更多的荣耀和“勋章”。

他们用本性和本职之美,诠释着“大、小、多、少”之间的依存和转化,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温暖和感动。

2021年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将陆续推出“盘点2020正能量”系列之“大、小、多、少”,和读者网友分享过去一年的感动。

2020年冬春之交的非常时节,天天正能量推出了一个特别的榜单:战疫英雄榜。登上这个榜单的,有逆行的白衣战士,但是更多是来自民间的普通人。

这些人常常平静而朴素,但关键时刻展现出的宏大格局,在他们身上又显得特别得体。

1

他们忘记了“小我”

留下了“大我”

12000元不是一个大数字,但也许是一个环卫工半年的收入或一年的积蓄。

1月31日上午,山东日照市东港公安分局西湖派出所。一位老人推门而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纸包,放到桌子上,说:“看留言。”随即转身离开。值班民警打开纸包,里面是整整齐齐的一沓钱,还有一个纸条。纸条上写着:“急转武汉防控中心,为白衣天使加一点油,我的一点心意。东港环卫。”

通过调取监控,民警确认了老人的身份。

他叫袁兆文,今年68岁,是一位环卫工人。这沓钱共有1.2万元,对老人来说,绝对不是“一点心意”,要攒很久。

袁兆文的捐款和留言

从大年初一开始,他就成宿地睡不好觉,看到医务人员在疫情一线奋斗着,他反复地问自己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

最让袁兆文震撼的,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故事。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坚守一线,与病毒赛跑、与死神竞速。后来,袁兆文说:“古人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土话土说:人家能豁出生命,咱就不能做一点贡献吗?

1月31日,他从村里出来,到农村商业银行取了钱,然后便到了派出所。选择到派出所,是因为他觉得这是最安全的一个地方,肯定会把钱代捐过去。为什么不留名?袁兆文说:“我觉得自己做的只是一件小事,不值得上嘴一提。我只是用一滴水的恩情,来报答国家,只是为武汉人民献出一滴水的贡献。”

后来得知此事的袁兆文所在公司经理找到他说,这一万两千元钱,可以找公司“报销”,由公司承担。这遭到了袁兆文的严词拒绝:“自己捐了就是捐了,就是八头牛来也拉不住。捐出钱的那一刻,自己心情舒畅,感觉欢喜和痛快,比吃了好东西还舒坦。”

天天正能量战疫英雄奖获奖者 袁兆文

爱心和善意,永远不能用数字来衡量。

陕西铜川市印台区金锁关镇85岁的李艾虎老人,每个月只有一千多元的养老金,常常出去收废品换钱贴补家用。疫情发生后,他怀揣多年的2万元积蓄,拜托窑洞社区的工作人员,捐给国家抗疫。

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了,家庭也不宽裕,社区工作人员拒绝了他捐款的请求。老人说:“我都80多了,要钱没用。这回疫情这么严重,国家正用钱呢……”耐不住老人的“软磨硬泡”,社区工作人员:“捐可以,只能捐一万,剩下1万你自己留着过日子!”在社区工作人员反复劝说下,老人同意留下一半给自己生活用品,另一半则捐出来,用于购买抗疫物资。

“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他说,“现在我要把钱捐给国家,让国家度这个难关。钱捐了还能再挣,只要这双手勤快,那就肯定有饭吃。

2

他们把“小家”的情怀

释放到了“大家”身上

胡修六是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医生。

2020年春节值班,他排了年三十到年初八的班。他跟父母说,值好班他就会回老家,补上团圆饭。

然而,他爽约了,并且在驰援武汉之前,对父母撒了个谎:“爸、妈,特殊时期,医院最近工作挺忙的,我回不了家了,可能最近也会跟你们联系少些,请别担心。”

但这个善意的谎言, 很快便被戳破了——胡修六在杭州居住的社区,对辖区内一线抗疫工作人员家属进行慰问,一个电话打到了胡爸爸的手机上。

胡妈妈虽然支持儿子去武汉,可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担忧。一天晚上,胡妈妈坐在床上看新闻,听说全国已有几千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她越看越紧张,突然上吐下泻,晕了过去。

胡妈妈住院期间,在武汉忙着战疫的胡修六,抽空来过一个电话。看着病榻上的老伴,胡爸爸镇定地说:“六子,我和你妈身体都好。你妈妈在包饺子,咱家今晚吃饺子。” 他还叮嘱儿子:“六子,你一定要认真工作,你多救一个人就少一个人被传染。”

胡修六和家人视频通话

医院有一个规定,每一位援鄂医务人员的家属,由一位院领导亲自对接。胡修六的家属,由副院长章金娟对接。最初是胡修六恳请她对爸妈隐瞒实情,后来则是胡爸爸嘱托她:“你千万别告诉六子他妈妈生病的事,别让他分心。”

章金娟成了“谎言中间人”,直到2月下旬,胡妈妈康复出院后,这个特别的谎言才被她戳破。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特殊时期却彼此“欺骗”。是善良、爱与使命,让他们做出了艰难却又不二的选择。

“家里事儿不用操心,要多抢救病人。”这是疫情严峻时,王凡的父亲反复对她说的一句话。

1月22日,禹州市人民医院成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王凡作为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和隔离病区主任,吃住都在医院大楼里。

春节前,做过肺叶切除手术的父亲出现了咯血症状,他不想影响王凡工作,一个人悄悄到人民医院就诊。2月3日晚上,王凡有了片刻的闲暇,她这才想起打电话询问父亲的病情。父亲在电话那头反复说:“你放心吧,我已经没事了。” 撂下电话,伴着内疚和疲惫,王凡在办公室里痛哭了一场。

年初一,大儿子的头磕破了,父亲带他到人民医院就诊,接连给王凡三个电话,王凡才放下手头的活,跑了过去。伤口深及头骨,儿子哭着说:“妈妈,我都摸到骨头了。”但是在医生给儿子清创的时候,王凡接到工作电话,顾不上儿子,她转身就回了隔离病区。

后来,儿子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您走后,我就哇哇大哭了起来。我的口子这么大,您却不关心我而去关心别人,我的命就不是命了吗?但是姥爷说‘妈妈那里有很多病人,如果妈妈不去,他们都会有生命危险的’。听了这些,我才明白了。”

天天正能量战疫英雄奖获奖者 王凡

2019年8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聂文朕作为中国援助安哥拉医疗队的医生出征非洲,为期两年。此行万里,又是到全球疟疾最严重的国家,临行前,他交待妻子王欣雨:“如果我回不来,照顾好父母。”

似曾相识的一幕,半年后重演。

”。

聂文朕的回复让她泪湿了眼眶:“时代需要,国家需要,关键时刻,我们不去,谁去?如果我没有来非洲,我一定会与你共同奔赴战‘疫’一线……每天记得给我报平安。”

“如果我有什么意外,你还能帮我照顾好我的父母。”这是另一对白衣伉俪之间的嘱托。

2019年,左仲强和李茉研究生毕业后,一起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工作。他们所在的两个科室,都是疫情一线的重点科室。两个人双双报名,都想去抗疫第一线的负压病房里工作。医院规定,情侣档不用一起上一线,俩人还为此起了争执。李茉坚持自己是感染科医生,更专业、在抗疫一线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左仲强留在急诊坚守岗位。

“如果我有什么意外,你还能帮我照顾好我的父母。”李茉轻声对左仲强说。这句话既是嘱托,又饱含着深情。

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住在专门的隔离宿舍中,不能回家。很多天不能见面的两个人,想出了一个主意。左仲强来到李茉的宿舍外等着,等她醒了,站到窗前,两个人见上一面。“强哥像一老父亲,站在隔离楼外看着我。”这是李茉发在微信的朋友圈,透露着两人许久不见的“小窃喜”。

李茉的朋友圈记录

3

她们年龄虽小

却有了超出年龄的大情怀

“小时候家里挺穷的,国家很照顾我家,我经常会得到助学金,当地政府过节也会带米油来探望我们。我觉得,小时候国家就帮我,我长大也能帮他人。”说这话的,是广西鹿寨县导江乡17岁女孩韦丽萍。

疫情期间,在一个广为传播的短视频中,她和奶奶站在自己家砂糖橘果园里,呼吁大家帮忙摘果,捐给湖北。

在她的感染下,当地村民纷纷响应,包括韦丽萍家的1500多公斤砂糖橘在内,共捐出15吨砂糖橘。

韦丽萍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中贫困,在政府帮扶下,2017年才脱贫。疫情爆发后,她征得爷爷奶奶的同意,决定捐出家中的砂糖橘。

这批爱心水果抵达湖北十堰后,当地民政局专程拍摄了感谢视频:“砂糖橘女孩韦丽萍,砂糖橘我们已经全部收到。我们代表十堰市人民对你表示感谢,希望以后你的生活到处充满爱。”

韦丽萍说:“我只是爷爷奶奶的信息传递者。这些砂糖橘是他们一年的心血,我是在他们的鼓舞下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天天正能量战疫英雄奖获奖者 韦丽萍

武汉洪山区防疫指挥部曾收到一个来自河北省邢台县的薄薄包裹,里面装着叠得整整齐齐的10只独立包装外科口罩。

与10只口罩相伴的,是一份折叠起来的手写信。

写信人叫贾昊倩,是河北省邢台县西黄镇旮旯村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信读到一半,物资保障组工作人员就忍不住哭了。

信中说:“我的爸爸、妈妈、弟弟都是国家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员,享受国家低保补贴。我们家享受国家待遇,我就是国家的孩子……外国朋友都向我国捐赠钱物,更何况我一个受惠于国家的家庭?”

洪山区政府辗转联系上河北省邢台县西黄村镇政府,证实了贾昊倩信中的内容。她的家中有多人残疾,全家人靠父母的低保和政府补助生活。

这十只口罩,是他们从每月的800元低保费中,抽出90元买的。

族亲贾新庆帮忙网购买下10只口罩。然而,贾昊倩在看到口罩的一瞬间大哭:“10只太少了,我不好意思。”

那些天,贾新庆带着贾昊倩,一直在想办法把口罩邮寄出去。一辆电三轮,一趟10公里,从旮旯村到西黄镇,贾新庆和贾昊倩走了三回。

2月20日,邮局告知邮路不通;2月25日,邮寄出去后因地址不详,被退回;通过当地红十字会与武汉红十字会的沟通,他们拿到正确捐赠地址,2月28日,口罩与信件成功寄出。

贾昊倩在信里写道:“加油武汉,加油,我的祖国母亲。愿我们众志成城,战胜疫情。”

贾昊倩给武汉洪山区防疫指挥部写的信

收到口罩的当晚,物资保障组工作人员吴冬英上网购置了“学习用品大礼包”,依据来信地址寄往贾昊倩家中。她说:“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想你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物资保障组也于当晚给贾昊倩回信。在长信末尾,18名工作人员一一签下姓名:“10个口罩不多,但我们认为它比金子还珍贵,是一个困难家庭奉献的真情和大爱。”

文|张培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