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先生

撰文 | 黃彥傑

責編 | 葉水送

最近,巴西爲疫情失控苦惱不堪。新冠感染率超過76%的巴西城市馬瑙斯市此前被認爲已經達到羣體免疫,然而新冠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連巴西衛生部長帕祖耶洛都在感嘆,“始料未及”、“疫情發展得太快了”。

不過,印度最新的一項調查發現,德里可能實現羣體免疫了。1月11日-12日,研究人員在印度德里的11個區28000名居民隨機血液抽樣中發現,超過60%的居民新冠抗體檢測陽性,意味着他們此前感染過新冠病毒,並且康復了,德里或許已羣體免疫了。

當然這是通過感染新冠病毒建立起免疫防護牆,而有的國家則通過接種疫苗建立起新冠防火牆,它就是以色列。

從2020年12月19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接種全國第一支新冠疫苗起,至今以色列以54.69%的疫苗接種率,迅速成爲了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並有望成爲全球第一個依靠疫苗實現羣體免疫的國家。

2020年初,面對新冠疫情大潮,英國政府曾寄希望於通過羣體免疫手段來對抗疫情蔓延。於是“羣體免疫”這個概念就進入了普通人的視野,如今它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公共衛生專有名詞。

什麼是“羣體免疫”?

“羣體免疫”是一種對傳染病的間接保護形式,當人羣通過接種疫苗或者以前感染過該疾病從而獲得免疫力時,就會形成一種免疫屏障,保護那些對該疾病沒有免疫力的人。

簡單地說,當羣體免疫生效時,如果一個羣體中A被感染了,而他生活圈內的B、C、D都具備針對這種疾病的免疫力,那麼A將疾病傳染給沒有免疫力的E的可能性就很小,大規模爆發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而不存在羣體免疫的情況下,羣體中A被感染了,他生活圈內的B、C、D將很快被感染,而生活圈外的E或者更多的人也將會被間接地傳染,疾病大流行開始。

如何獲得“羣體免疫”?

首先接種疫苗,在感染疾病之前獲得對疾病的免疫能力。疫苗會訓練我們的免疫系統產生抵抗疾病的蛋白質,稱爲“抗體”,當我們暴露於某種疾病時,有了疫苗的保護,從而不會使得我們生病。接種疫苗的人會獲得保護,免受疾病感染且不會傳播病原體,進而打破傳播鏈。接種疫苗的優勢在於能夠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獲得對疾病的免疫能力。

其次感染病原體,並從疾病中康復,從而獲得免疫能力。感染病原體一樣會訓練我們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但每一次暴露在疾病中時,都可能帶來風險,公共衛生政策專家口中描述的新冠致死率雖然並不高,但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一旦感染,這種風險都是存在的。

疫苗接種多少比例,能實現“羣體免疫”?

至於需要多少比例的疫苗接種,才能實現羣體免疫?在具有足夠免疫力的人羣中,羣體免疫通過使易感個體與感染宿主之間有效接觸的可能性最小化,從而爲易感個體提供間接保護。當人羣達到羣體免疫閾值時,羣體免疫將開始生效,持續的傳播不會發生,因此爆發將減少。

爲了獲得羣體免疫而需要免疫的人口比例因病種而異。以麻疹爲例,對麻疹的“羣體免疫”需要大約95%的人口接種疫苗。由於麻疹不會在接種疫苗的人中間傳播,剩下的5%的人將受到保護。但如果採取任由疾病在人羣中感染的方式來獲得羣體免疫的話,意味着需要95%的人感染麻疹,並從中康復。對於脊髓灰質炎來說,這個閾值約爲80%。

爲了誘導新冠實現羣體免疫,需要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目前尚不清楚。在現實世界中,情況通常要複雜得多。流行病學和免疫學因素,如人羣結構,人羣之間傳播動態的變化以及免疫力的減弱,將導致羣體免疫力賦予的間接保護程度發生變化。因此,在討論在人羣中建立羣體免疫時,必須考慮這些因素。

控制疫情是否需要“羣體免疫”?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的是,世界衛生組織認爲,通過讓人們接觸病毒來達到羣體免疫,在科學上是有問題的,也是不道德的。因爲這將導致新冠病毒在任何年齡或健康狀態的人羣中傳播,從而導致不必要的感染、後遺症或死亡。

2020年初,英國政府的決策者和官方衛生顧問最初提出的是羣體免疫策略,也就是讓病毒在人羣間自由傳播,以期能有足夠的人可以形成自身抵抗力,從而自然遏制或控制病毒傳播。

事實上,採取這樣的方式的結果是新冠疫情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死亡人數激增,英政府後來不得不放棄這種策略,從而採取更加嚴厲的管制措施。

在英國疫情控制不住後及時叫停羣體免疫時,瑞典政府依然堅持採用不封鎖的,民衆自覺的手段進行控制,以希望該國能通過感染病毒的手段實現羣體免疫。然而,瑞典國內的死亡人數是鄰國的數倍,且直至2020年底,羣體免疫並未形成,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瑞典國王承認抗疫失敗。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巴西亞馬遜州首府瑪瑙斯,從疫情爆發開始,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注:中間感染的病例有大幅下降),6月份的時就已有66%的人感染了,到去年10月,病毒已經感染了76%的民衆,然而這個城市依然沒有形成羣體免疫效應,病毒依然在快速傳播,並未出現減緩的跡象。

這些證據表明通過讓民衆接觸病毒來實現羣體免疫是不現實的,且後果嚴重,這將導致很大一部分人將需要感染該病毒,成千上萬的人會死亡。因此,在沒有疫苗接種計劃的情況下,建立羣體免疫不是最終目標,而應該是着重於保護弱勢羣體的政策。

接種疫苗來實現羣體免疫纔是正途

疫情初期疫苗的開發相對滯後,各國採取的應對方式也不一致,但制約該方式的瓶頸在於疫苗的開發、生產、接種均需要大量時間,並不能在第一時間通過大規模接種疫苗實現羣體免疫。

2020年下半年開始新冠疫苗的開發逐漸進入正軌,越來越多的疫苗被批准上市,使得以接種疫苗爲基礎的羣體免疫成爲可能。

據《耶路撒冷郵報》報道,自2020年12月起,以色列開始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並且以色列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新冠疫苗接種國,目前以色列的疫苗接種率已達到了54.69%,上週早些時候,該國四個健康維護組織之一的馬卡比醫療保健服務公司發佈了其成員進行的疫苗接種運動的第一批結果,該組織還將這些數據與未接種疫苗的對照組進行了比較。

結果顯示在第二針疫苗接種後的7至18天,疫苗的保護率達到了92%,未接種疫苗的人羣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是接種疫苗的11倍。

目前,以色列開始對35歲以下的年輕人以每天20萬針的速度進行疫苗免疫,以色列有望成爲全球第一個依靠疫苗實現羣體免疫的國家。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上週舉行的達沃斯會議上也解釋了要做“全球羣體免疫實驗室”的意願,屆時希望能有更多的數據提供給全球作爲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