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学校都陆续放了寒假。许多放假在家的学生,趁机就用家长的手机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然而,无处不在的网络诈骗就偏偏盯上了这些天真懵懂的纯真孩童。

2021年1月26日下午2:30分,山西运城,正在午休的王女士恍惚之间突然发现自己用于结算工程款的手机不见了。她赶忙起身寻找。在另一个房间,她发现自己12岁的女儿正在聚精会神地操作着自己的手机。当她夺过手机时,她惊呆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笔9800元的转账。

经过仔细审查,她发现,从1:34分开始,她家姑娘在QQ聊天室,被一位昵称为“迷你时间皮肤免费领”的30岁女性诱导,通过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的方式,短短半个小时,总共转账十几笔,每笔9800元,数额高达12万元。这些诈骗,都是在QQ聊天时,以“美团”为名义行骗的。骗子用“你转账充值系统验证后,立马给你充回去”、“要快,超时会导致你家长微信永久封号”、“我教你怎么扫描二维码,你不要声张,乱操作,否则,你家长的微信悠久封号了,别找我”的催促口气,诱导和恐吓她的姑娘一笔结一笔地急速扫码付款。

强按着满腔的愤怒,王女士不动声色地以女儿的口气继续和对方聊天。不想,对方迅速拉黑了她。

当日16:10分,王女士向辖区内的派出所报了案。接警的盐湖区公安局北城派出所干警,在安抚王女士情绪的同时,迅速立案,争取尽快追回王女士被骗的资金。

据悉,放假学生在家中玩家长手机被诈骗的事件,已在运城市周边发生多起,当地警方在各种网络平台都发布了消息,在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行为的同时,也给家长们敲响着警钟。令人遗憾的是,警方的这些防范举措,并没有引起部分家长的重视。

警方在此提醒广大家长:

1、假期,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轻信中奖、赚外快等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2、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自己的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的余额。严格控制孩子使用手机内容,尤其是支付工具!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将微信、支付宝的账号、密码、收付款码泄露出去,以免钱财不保!

3、要教育孩子,多与老师、家长沟通交流,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事情,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千万不要隐藏在心里。

警方同时也提醒各位学生,切勿轻信短视频平台上,带有营销、钱款等性质的视频,切勿在非官方网站上进行网游充值和购买装备,切记不要向陌生人转账汇款。

图/文 吴革生

编辑:河东纪实融媒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