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习 Study

Q:我家孩子2020年上了一年级,经过一个学期,据老师反馈,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差,大约是垫底吧。哎,挺伤心。

先说说孩子的基本情况。

① 男孩,入学时刚满六周岁多一点,在班里年龄偏小。班里最大的孩子比他大八个月。

② 入学前上的是公立幼儿园,不太教知识。入学前,我简单教了一点10以内加减法和拼音声母。识字量不大,几十个。幼儿园期间,通过亲子阅读,三年大概读了七百多本绘本,喜欢沉浸在故事情节和画面中,但我没有强调让他认字,而且他对识字一直不是很敏感。

③ 幼儿园时,就知道他注意力不是很好,去过两次医院做多动症方面的检查,认定没有多动症,智商114。期间,试过很多方法提高他注意力,比如感统、舒尔特表格、连线、找不同等,效果不明显。

④ 家庭教养方式的确有问题,爸爸对他太松,我对他太严,有时候存在打骂。

再说说入学后老师的反馈。

① 纪律方面:太随意,最开始时钻桌子底下,随意插话,被任课老师提到班主任那里的情况时有发生。下课乱跑,后期好一点点。再就是不太听老师指令,比如,收拾书桌或书包,老师说,其他孩子听完都马上收拾,只有他,说他三遍,他都不动,跟没听见一样。老师也很无奈。但是,我在家里跟他说做什么事,他也并不是每次都需要说很多遍才去做。

② 上课状态:据数学老师说,上数学课基本不听课,眼睛不看黑板,瞅天花板。语文老师也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过后期有一点点进步。

③ 最最令人不解的,是老师说他对于奖励和鼓励不渴望,不在乎。有时候老师给他小奖卡或实物奖励,他不要,直接拒绝,有多次吧。

老师觉得这个孩子挺特别,一般孩子见了奖励都应该很高兴吧,为啥他就不渴望呢?但是有几次他带着奖卡和小奖状回家,我看他分明也是挺开心的呢,我也趁热打铁地鼓励一番。

我一直想不明白,是否他心理有问题?哦,对了,数学老师在期末考试后发小奖状给他,他不要。回家我问他为什么不要,他说他数学没学好。那是否是因为他过于自卑,觉得奖状不应该属于他?

④ 成绩。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成绩99、100,但自此之后,成绩急转直下,一直在80分左右,没有上过90,这种成绩大约在班里是倒数。

其实我不是一个非得指望孩子次次考好的家长,我觉得只要不垫底即可,因为垫底容易给孩子造成“我是最差的”这样的心理阴影,而现在,果然他已经这样想了。

⑤ 家长对学习方面的态度:孩子在学校里不听课,回来基本全靠家长给他补。

每晚作业都是煎熬,加上磨蹭,一般能从四、五点写到十点,遇到错一题出三题的时候,简直做不完。

有时候会跟老师沟通,实在写不完。

再者,我承认,上学期的确对他的学习太焦虑,经常忍不住吼他、骂他,甚至打他。我现在非常后悔。

⑥ 关于孩子的思维方面:孩子想象力比较丰富,经常自己捣鼓一些粗糙的、奇思妙想的东西。

老师也说,他在上课时有时候会给老师一个惊喜的答案,但老师同时说,孩子有时候说话无厘头,比如,老师正跟他说着一件事,他突然就跳到另一件事了。

这算什么?是逻辑混乱?还是注意力不集中?还是跳跃性思维?

⑦ 目前我所做出的努力,断除一切打骂行为,以奖励和鼓励为主,提升他的自信。(我刚改过自新不久,收效有,还在观察和尝试中。)

我的疑问:

他的多动方面,需要再去医院检查吗?

注意力方面,到底该如何提升?为什么总是收效甚微?

孩子不听老师指令,可如何是好?

最需要解答的困惑:孩子对鼓励和表扬不敏感,是心理问题吗?怎么解决呢?

老师所说的无厘头,他的思维方面到底是否有问题呢?

(From 知乎)

简简周 从你的描述中,我留意到几个信息。

“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成绩99,100。但自此之后,成绩急转直下,一直在80分左右,没有上过90,这种成绩大约在班里是倒数。”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一上来就“垫底”的。

目前,孩子刚上了一个学期,还在幼小衔接的过渡适应期,而且又是在没有上过学前班的情况下,这个期中成绩应该说是很不错的,也证明孩子的学习能力没问题。

但之后有一个明显的转折,成绩开始急转直下。

建议妈妈可以回忆一下,这个时间点,孩子在学校或是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件,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如果没有的话,还可以考虑的一个视角是,孩子有没有遇到了什么困难或是障碍。

比如,眼睛有没有近视,看不清黑板会很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状态;

又或是孩子偶然在学习上遇到了难关,又没有成功克服困难的良好经验,就有可能导致孩子在心理上过度夸大对困难程度的预估,从而产生畏难和抗拒。

孩子在学校里不听课,回来基本全靠家长给他补。每晚作业都是煎熬,加上磨蹭,一般能从四、五点写到十点。遇到错一题出三题的时候,简直做不完。有时候会跟老师沟通,实在写不完。”

如果妈妈描述的这种状态,已经成为了每天的常态,那么,我建议一定要调整,调整的目标是:缓解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的“紧张”。

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在学习和写作业时,感觉到轻松、愉悦,而不是压力、恐惧。

当然,这需要从妈妈自己先做出调整开始。我看到你已经停止了对孩子的吼叫和责骂,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下一步,你可以让自己、让孩子再更轻松一些。

这是有科学研究依据的。对于孩子来说,适度的压力是必要的,这是他成长的动力,但过度的压力则是有害的。

在美国著名脑科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去情绪化管教》一书中,他提到,如果孩子的情绪总是被激活,那么,负责理智、思考部分的脑区就会宕机。

所以,孩子只有在情绪状态良好、安全感充分的情况下,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

图片来源:《去情绪化管教》

(美)丹尼尔·西格尔 蒂娜·佩妮·布赖森

盯着孩子学习,甚至把教孩子知识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只会进一步加剧你和孩子之间的这种“紧张感”。

孩子会越来越抗拒,而你也会越来越挫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教孩子知识,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而你更重要的任务是,负责给孩子在家里创造一个更轻松、更安全的环境,让他能够更专注地去学习。

再来具体回应一下你的几个疑问。

1.他的多动方面,需要再去医院检查吗?2.注意力方面,到底该如何提升?为什么总是收效甚微?3.孩子不听老师指令,可如何是好?4.最需要解答的困惑:孩子对鼓励和表扬不敏感,是心理问题吗?怎么解决呢?5.老师所说的无厘头,他的思维方面到底是否有问题呢?

① 不需要。孩子好动是天性,本身不是问题,而且你也已经多次去过医院了,反复确认你是想要证明什么呢?

另外,不知道你之前是怎么跟孩子解释去医院做检查这件事,如果让孩子误认为是自己有问题,那么,这对孩子也会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

刚开始入学的时候难以遵守课堂纪律,一方面是因为严格的课堂纪律的确不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另一方面,孩子也还需要时间慢慢去适应、去发展自控能力。

好动本就是孩子的天性,不是问题,更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

② 提升注意力有两个要点:

第一,允许孩子选择他感兴趣的事情。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通常都能保持很久的专注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专注力就能得到发展。

只有从小到大,孩子都不断地有机会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专注,那么,等需要他在学习、作业上专注时,这个能力就会迁移过来。

如果孩子总是被动地,只能被动地接受安排,应该对什么专注,不应该对什么专注,那么,孩子大概率是很难发展出很好的专注力的。

第二,重视孩子的情绪处理。

当孩子内心被各种情绪充塞时,他是很难保持专注的。强烈的情绪,就是注意力的强大干扰器。

这就和我们在工作时,如果被情绪淹没了也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任务,是一样的。

③ 孩子不听老师的指令,这个要具体来看。

孩子有可能是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毕竟,根据脑科学的研究,大脑负责计划、管理、决策等高级功能的区域,要到25岁才能发育成熟。

如果是这种情况,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体谅,尽可能地避免激活孩子大脑的情绪部分,而是多多帮助他启动“理智大脑”的部分,就能让孩子大脑的自我管理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还有可能孩子对学习和老师存在抵触心理,孩子的不配合,仅仅只是因为强烈的情绪让他不安,让他难以合作。

这个时候,多描述孩子的情绪状态,让他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看到了,就能有效地提高他的合作。

孩子对鼓励和表扬不敏感,也有可能是“太敏感”。

孩子能够敏锐地感知到,老师和父母是不是真的在赞赏自己,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得足够好。

我其实不是特别建议,经常对孩子实施鼓励和表扬,尤其是为了“让孩子更自信”,而“违心”地夸赞。

相比之下,孩子更需要的是“被看见”。

孩子做到了的部分,有进步的地方,都客观地描述出来,你只需要带着肯定和夸赞的语气来说就够了,不要经常用形容词来评价和定义孩子“好”还是“不好”。

⑤ 关于”无厘头“,你还可以想一想,自己在跟孩子互动的时候,有没有类似的情况?这是个别现象,还是经常性会出现?

总体来说,我觉得不需要过于担心。这个年纪的孩子,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奇思妙想,是很可贵的,需要保护,而不是觉得有问题。

你也提到,“老师说着一件事,他突然跳到了另一件事”,说明他们的对话其实并不同频。

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还是需要成人先学会跟随他们、尝试把自己调整到跟孩子相同的频道上,他们才能更好地回应我们,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跟我们“调频”。

最后,如果觉察到自己太过焦虑时,先照顾好自己。

孩子很重要,但你也一样重要。

- 今日坐诊 -

简简周

壹父母联合创始人

游戏育儿讲师、儿童游戏治疗师、亲子关系顾问

专栏作者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