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

期待很久的一部电影终于等到了。

这片去年在柏林电影节上映口碑大爆,消息传回国内,在网上也引发了好大热议。

演员绝,设定绝,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总之就是,必看— —

《波斯语课》

Persischstunden

主演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想必很多人对他在《每分钟120击》的表现印象深刻。

当年《每分钟120击》一上映就受各界看好。

先是收获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后来又横扫法国电影节年度最高荣誉恺撒奖六项大奖,结果送选奥斯卡却未能获得提名,令不少人大跌眼镜。

这次《波斯语课》又是。

本来它要代表白俄罗斯角逐最佳国际影片奖,但由于第一、第二制片国为俄罗斯与德国,不符合申报国掌握大部分创作控制权这一条款。

而俄罗斯与德国已提交了各自的影片,“纳老师”又一次无缘奥斯卡。

事实证明,亏的是奥斯卡。

《波斯语课》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当时德军正大肆捕杀犹太人,吉尔斯也不幸被捕。

眼见着同车人都被乱枪射杀,危急关头,他利用一本半路换来的波斯语书籍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

碰巧呢,集中营有个军官克劳斯一直都想找个波斯人教他波斯语,吉尔斯暂时逃过一劫。

他被安排在厨房帮厨,白天干活,晚上来给军官上课。

可问题是— —

这个课怎么上?

他根本就不会波斯语啊。

军官还兴致勃勃地做了学习计划,每天学四个单词,那一周的话就是二十四个。

照这个进度的话,吉尔斯还能糊弄两天。

但军官对他波斯人的身份仍然心存疑虑,所以第二天就调整了进度,从每天四个调整成每天四十个。

咋办咋办,这可咋办?

吉尔斯面上不敢表露出来,心里慌得一批。

而且军官根本没有给他留太多时间,紧接着又安排了其它工作,让他负责犯人的登记入册。

眼瞅着天马上黑了,那四十个单词依然没有着落,吉尔斯那个急啊。

正在这时,他盯着登记好的犯人名单,忽然来了灵感,一套快速造词的方法在他脑海里渐渐浮现。

在过往的观影经历中,相信大家跟厂长一样看过不少二战题材的经典电影。

《美丽人生》,父亲虚构了一场游戏,为年幼的儿子过滤掉了纳粹集中营那些黑暗的记忆。

《辛德勒的名单》,目睹惨绝人寰大屠杀的商人,不惜贿赂军官、倾家荡产开出了一张拯救1200多犹太人的名单。

包括寡姐前年主演的那部《乔乔的异想世界》,女主公开场合迎合德国纳粹,却在家里秘密藏了一个犹太女孩。

二战题材的电影拍到今天,想要再拍出新意拍得不一样,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波斯语课》最吸引人的点在于,男主为了自救自创了一套语言词汇,编出来的同时自己也要牢记。

影片中有一处情节,军官问男主树用波斯语怎么说?

男主脱口而出的单词,他之前已经教过军官,当时说的是面包的意思。

军官立刻火大,认定男主欺骗他,暴揍一顿就把他发配到采石场做苦力。

要不是他昏迷中还在喃喃自语着他自创的语言,打消了军官的怀疑,男主必死无疑。

所以每次给集中营放饭的时候,吉尔斯都会先问犯人的名字,然后再据此联想匹配一个单词,死死记住。

设定绝妙,氛围铺垫得也很好。

整体冷调偏清冷,孤寂的山野,堆积的死尸,目之所及,可以说是满眼的绝望。

唯一构成反差的,是夜晚亮灯的军官办公室,这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暖色调,也象征了这个地方给予了男主生机。

影片整体节奏松弛有度,节奏把控得很有代入感。

男主每教军官一个新的单词,军官那半信半疑的眼神,跟读的犹疑,都不由自主地让人心提到嗓子眼,生怕下一秒男主就露馅。

除了军官的试探,集中营也有别人虎视眈眈。

比如被男主抢了登记这项差事的女兵,还有始终怀疑男主波斯人身份的男兵。

当然,最绝的应该是安排了一个真波斯人进集中营。

遗憾的是,编剧并没有将这个亮点巧妙地放大,反而匆匆地将其带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影片的紧张刺激度。

而影片另一个巧妙的设计,莫过于将军官设计成一个厨师。

当兵之前他曾是一家餐厅的主厨,后来稀里糊涂地参军。

即便如此,他对权力、战争没有丝毫兴趣,日常也就是搞搞文书工作,围着他的那些食材、菜品打转。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战争早点结束,日后可以找到哥哥,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

所以,当别人都在忙着销毁证据的时候,他就是想着赶紧去找哥哥,带着钱以及那本他学了很久的假波斯语笔记。

是,他的确没有亲手杀过人,但他喂养了一群杀人犯。

对于生命,他也不存在一丝丝的怜悯与敬畏,在他眼中,那一个个丧命的犹太人,无异于猪狗。

所以男主一早就开始了不动声色的“反杀”。

当军官学习着这套男主自创的假波斯语,感叹着这门语言真美,甚至用它创作了一首很有意境的小诗。

他不知道,这些读起来很美的单词,正是2840个犹太亡魂的名字。

那些他眼中“猪狗不如”的“无名之辈”,那些死多死少都没有分别的家伙,在他不断地背诵和复习中,深深地刻进了他的脑海。

多么讽刺的祭奠。

令厂长印象深刻的一点,男主在地上捡起了一个娃娃,那一幕瞬间让人想起了《辛德勒的名单》唯一的一个彩色镜头— —

一个红衣小女孩死于残酷的战争。

那个娃娃上附带的布条,上面写着“Aviva”,男主为它赋予了假波斯语的含义:生命。

恰如那2840个单词,随口连成一个句子就是一连串的生命。

他们都有名字。

恰如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没有一个是无名之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