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估值130億 奈雪再傳融資消息:“大店快跑” 服務體系或成發展掣肘

中國網財經2月2日訊(記者 賈玉靜)2021年伊始,憑藉“一杯好茶,一口軟歐包”成爲深圳首席茶飲網紅的奈雪的茶再次傳來融資消息,日前,奈雪已完成C輪1億美金融資,領投方爲太盟投資集團(PAG),本輪融資後該品牌最新估值已接近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億元。

據奈雪方面透露,下一步將加大產品研發投入、持續深耕供應鏈及數字化建設,除此之外,奈雪還將進一步加密門店分佈,在奈雪的茶和奈雪的茶PRO兩種店型基礎上,對奈雪的禮物和奈雪酒屋進行內容創新。

品牌創始人回應上市傳聞

公開資料顯示,這已是奈雪創立7年來第五輪融資。2015年,在“茶+軟歐包”雙產品線的創新模式下,奈雪一經面世便迅速獲得市場追捧;2017至2018年,來自天圖投資的三輪數億元投注,使奈雪一躍成爲估值60億元的茶飲行業獨角獸;2020年6月,爲了優化公司股東結構,奈雪再次引入來自深創投近億美元融資,與此同時,奈雪也多次被傳即將上市。

2020年年初,有消息稱奈雪計劃年內在美國完成上市,融資金額爲4億美元;同年7月,奈雪引入原瑞幸咖啡首席技術官何剛任CTO一職,被解讀爲或爲上市做準備;9月,又有報道稱奈雪將上市地點由美國轉向香港,並計劃於2021年底之前赴港上市,儘管公司已多次回應“暫無上市計劃”,但此次新一輪融資的完成,仍讓奈雪上市傳聞再次甚囂塵上。

面對坊間猜想,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日前對媒體表示:“上市一定是我們未來的方向,但不一定是2021年。我們也做了很多相關的工作,例如我們邀請了四大會計事務所幫我們做內控分析。”

“奈雪剛剛完成大額融資後很快上市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爲新的融資需要時間去更好地轉化成業績、進一步提升估值,並且上市時機也要根據市場狀況來抉擇。”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分析稱,上市只是讓投資者有一個獲利的機會,並不能改變所處紅海市場的格局,因此奈雪的茶需要藉助上市得到的融資儘快擴大自己的護城河。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奈雪官宣本輪融資消息前後,該品牌所屬深圳市品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已多次發生工商變更。

天眼查信息顯示,繼股東天圖資本(北京天圖興北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成都天圖天投東風股權投資基金中心(有限合夥))退出後,原先分別直接持有3.723%股份的創始人彭心、趙林夫婦也紛紛退出股東,新增品道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爲公司直接股東,直接持股1.05%,同時品道控股香港有限公司還通過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品道集團有限公司,間接持有剩餘98.95%股份。對此奈雪方面表示,這只是常規的工商變更,公司管理運營沒有任何變化。

“大店快跑”模式遭專家質疑

衆所周知,奈雪的茶雖爲新式茶飲頭部企業,但並非唯一。比其早三年面世的喜茶,被視爲奈雪最大的競爭對手。

從融資規模上看,喜茶創立至今共完成3輪融資,最近一次是由高瓴資本和Coatue(蔻圖資本)於2020年3月進行的聯合領投,此輪融資雖未披露具體金額,但喜茶投後估值已超160億元。不僅如此,奈雪宣佈C輪融資後,更有消息稱喜茶新一輪融資已基本敲定,投後估值約250億元。

從門店數量上看,兩個品牌也均在加速跑馬圈地。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底,奈雪和喜茶的門店數量分別爲130家和150家,但近兩年這一指標差距逐漸拉大,2020年底,喜茶的門店數量已達710家,奈雪的門店數量則爲500家左右。分析其中原因不難發現,二者的擴張步伐源於經營戰略不同。

早在品牌誕生初期,奈雪和喜茶的門店規模差異並不大,彼時,奈雪的門店面積約200-400平米,而喜茶門店面積多爲100-400平米。不過最近兩年,喜茶卻着手佈局只做外賣和自提的HEYTEA GO小型店。根據喜茶方面數據,2020年喜茶新增了320家門店,其中三成是HEYTEA GO,目前HEYTEA GO共有160家左右,佔喜茶整體門店的22%。不僅如此,喜茶還通過打造副牌“喜小茶”進入二三線城市下沉市場。

比起喜茶加速下沉,奈雪選擇向上探索。據彭心透露,奈雪今年新增門店目標將超過去年的200家,且依然堅持開大店,計劃通過奈雪的茶PRO從產品、空間、科技三方面完成進化,滿足相同客羣對不同場景的需求。“空間上我們依然會保持社交感,打造一個能夠讓你願意坐下來放鬆一下的地方,所以即便是更多針對個人消費場景,我們也不會做成小店。”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從喜茶、奈雪一上一下就看得出,兩個企業戰略佈局的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喜茶往下走是建立起整個產品的金字塔以及消費金字塔,這是比較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而奈雪在目前品牌調性、綜合實力、服務體系以及客戶粘性還不足的情況下選擇往上走,其實是很危險的。”

服務體系或成發展掣肘

作爲新式茶飲初代網紅,奈雪的網紅濾鏡正逐漸褪去。一方面,消費者開始迴歸理性,排長隊來奈雪打卡拍照的現象已鮮有發生;另一方面,奈雪也在一定程度上因違背其承諾的食材及服務品質而遭到反噬。

根據奈雪的茶官網介紹,奈雪堅持茶底4小時一換,軟歐包不過夜。然而去年5月,來自南昌的孫女士卻在奈雪買到了發毛變質的歐包。據媒體報道,孫女士5月5日下午3點從奈雪的茶南昌一門店購買了一份“草莓魔法棒”,回家便發現麪包上的草莓已長滿白毛。對此,奈雪的茶雖發佈致歉聲明,卻將主因歸爲未提醒顧客在一小時內食用完畢。

事實上,孫女士的遭遇並非個例。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多個社交平臺關於奈雪的投訴比比皆是。以黑貓投訴數據爲例,截至目前,標記爲“奈雪的茶”的投訴多達225例,其中多爲食品安全問題及服務態度惡劣 :“本人在奈雪的茶(豐科萬達店)定了兩杯飲品,通過美團外賣配送,收到的時候密封包裝沒開啓,打開卻發現奶蓋中有異物,還是一塊喫過的口香糖,噁心至極。”“奈雪的茶把我付錢了的食物超售賣給別人,導致我白跑一趟。”“我要求現做的檸檬茶,奈雪給我的卻是你們櫥窗的預製茶。”

談及投訴量居高不下的原因,奈雪方面表示,相較於投訴平臺上的“投訴量”,奈雪更重視“已回覆”、“已完成”和“滿意度”。“從2019年開始,我們就要求有投訴必回覆、必解決。經過兩年多的時間,消費者通過投訴平臺可以得到及時有效反饋,也有越來越多的用戶會集中在這裏反饋意見。對於消費者反映的問題,公司也在不斷地提升改善。”

朱丹蓬則表示,奈雪的茶如果不對投訴所反映的問題進行根治,會影嚴重影響其品牌調性。“凡是中高端定位的品牌,它的消費羣體一定非常在意食品安全,對於服務體系也有較高要求,所以未來奈雪的茶如果沒有在整個管理、創新、場景、以及食安方面做出相應的整改或者升級,就達不到它原來自身的這個定位,也會影響未來的發展。”

數據顯示,目前新式茶飲行業仍處於快速發展時期。據東北證券研報,2019年新式茶飲行業市場規模爲600億元,2015-2019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爲29.4%;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1722億元,2019-2024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爲23.5%。根據天眼查信息,截至2020年11月30日,中國茶飲企業總數超30萬家,受疫情影響,去年茶飲行業註冊增速放緩,但仍新增超2萬家。這意味着儘管市場規模仍有很大開拓空間,但隨着茶飲隊伍的不斷壯大,行業紅利也正在逐漸消失。那麼,資本加碼下的奈雪將如何續寫品牌故事,中國網財經記者將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