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賤賣?不缺錢?張家港行兩股東減持“雷聲大雨點小”

一個計劃減持500萬股,一個計劃減持不超過2950萬股,然而,臨到期限末,前者只減持了150萬股,後者則未實施減持,這是爲什麼?

近日,張家港行接連發布兩份關於股東減持的公告。先是1月27日晚,該行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沙鋼集團”)此次減持計劃已屆滿,集團未實施減持;再是2月1日晚,該行再發公告表示,另一大股東江蘇聯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聯嘉公司”)在減持計劃期間減持了150萬股。

而在此前,沙鋼集團和聯嘉公司曾表示將分別減持張家港行不超過2950萬股和500萬股股份,相比之下,兩大股東實際減持規模可謂是“雷聲大雨點小”。對於股東來說,披露完減持計劃卻轉而放棄或者減少減持,這是受何因素影響?對此,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可能與銀行股價未達預期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於股東本身資金需求降低。

減持規模與計劃相差甚遠

沙鋼集團和聯嘉公司的此次減持計劃開始於2020年的7月。當月7日,先是沙鋼集團發佈消息稱,基於自身投資結構調整的原因,集團擬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或者大宗交易減持張家港行股份不超過2950萬股(佔公司最新總股本比例不超過1.63%)。

公告還顯示,截止到2020年7月6日,沙鋼集團共持有張家港行147828660股,佔公司最新總股本的8.18%。據悉,此次沙鋼集團減持的股份來源爲首次公開發行前股份;減持價格則是根據減持時市場價格確定,但不低於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價。

緊接着,在2020年7月13日,聯嘉公司也宣佈了減持計劃。公司稱,基於經營發展需要的原因,擬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張家港行500萬股(佔公司最新總股本比例不超過0.28%)。

截至2020年7月10日,聯嘉公司股東張家港市直屬公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與其一致行動人張家港市金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及聯嘉公司合計持有張家港行最新總股份比例爲8.79%,其中聯嘉公司持有公司500萬股,佔最新總股本的0.28%。

不過,與沙鋼集團不同的是,聯嘉公司此次減持的股份來源爲法院裁定,是首發時法人股東江蘇華爾潤集團有限公司司法拍賣所受讓的股份。

而兩家公司公佈減持消息後,一直未有動作。其間,在2020年10月末和11月初,張家港行曾發佈兩則有關減持股份時間過半的進展公告,提到截至公告披露日,兩家公司都未減持該行股份。

直至6個月減持期末,兩家公司再度露面。沙崗集團最終“食言”,未按計劃進行減持,仍持有張家港行8.18%的股份;聯嘉公司則僅減持150萬股,爲計劃減持量的三分之一,減持後,持有張家港行無限售股份350萬股,佔該行總股本比例的0.19%。

或受股價影響

對於銀行尤其是區域性銀行而言,股東減持現象雖然時有發生,但披露完減持計劃卻轉而放棄的情況並不多見。

“如果是股價不好,再加上股東不缺錢,那麼不減持也算正常。”一位銀行業資深從業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另一位券商分析師也對記者稱,一方面可能與股價未達預期有關;另一方面則可能是股東本身資金需求沒那麼強,如果股東真的缺錢,短期內或許就不會太在意股價了。

單從股價的角度來看,去年7月初,銀行股曾迎來一波上漲。當時,壓制銀行股估值的因素髮生變化,經歷了前期一系列寬鬆貨幣政策後,銀行後續貸款利率下降空間有限,因此,低估值與經濟反彈共振,再加上混業經營催化,銀行股走出強勢行情。

其中,張家港行自2020年6月18日起就開始明顯上漲,至7月7日,股價一度觸及7.46元/股,創下2019年3月8日以來的新高,而沙鋼集團的減持計劃便是在當日拋出。

減持計劃宣佈的第二天,7月8日,張家港行收盤報7.14元/股,漲幅爲2.29%;隨後,7月13日,聯嘉公司減持消息公佈,當天張家港行股價收盤報6.86元/股,漲幅爲3.63%。7月16日,張家港行股價再次突破7元/股,上漲至7.13元/股,當日漲幅高達8.19%。

不過自此之後,張家港行股價走勢欠佳,一直處於震盪下行之中,股價還曾跌破6元/股。在2020年年末該行股價再迎上漲,曾在12月3日觸及短期高位6.86元/股。也正是在此時,聯嘉公司進行了減持。

根據公告,聯嘉公司於2020年12月1日至2日通過集中競價的交易方式減持了張家港行150萬股,減持均價爲6.70元/股,這一價格可以說是當時的高位。此後,張家港行股價一路下跌,截至2021年2月2日收盤,報5.53元/股,較上述減持均價下降了17.5%左右。

張家港行股價的這一走勢與銀行板塊整體表現也較爲符合。去年全年來看,銀行股呈現一季度波動下行、二季度持續震盪、三季度衝高回落後震盪、四季度板塊估值逐漸修復的態勢。

“的確去年的後幾個月,銀行股的表現不如7月份,因此股東出於對投資收益的考量,選擇不減持或者降低減持量也並不意外。”前述資深從業者告訴記者。

至於未來銀行股的走向,招商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對第一財經表示,經濟復甦下,銀行板塊春季行情有望繼續。2021年銀行板塊淨利潤增速將大幅升至10%左右,爲2015年以來最高,再加上不良包袱出清,資產質量改善,業績明顯好轉,預計將驅動銀行板塊估值修復至近1倍PB(市淨率)。

目前,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12家銀行披露了2020年業績快報,且均實現了歸屬股東淨利潤的正增長,增速區間爲1.01%至5.08%,增速較快的主要包括長沙銀行無錫銀行、張家港行和招商銀行等。其中,張家港行預計去年淨利潤10.01億元,同比增長4.93%。廖志明認爲,上市銀行2020年業績將是銀行股行情的較強催化劑,或扭轉市場對銀行股的悲觀預期。

銀保監會日前披露的數據也進一步印證了銀行整體經營業績向好的基調。經初步統計,商業銀行2020年全年實現淨利潤2萬億元,同比下降1.8%,降幅較去年前三個季度的8.3%已大幅收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