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北方

來源:首席人物觀(ID:sxrenwuguan)

本分的命格

楊元慶在兒子18歲生日來臨之際,曾飽含深情地寫下一封寄語信。其中有段話是這樣的:

“爸爸自視自己的智商可能比很多人不如,但爸爸的勤奮可能大多數人無法比。爸爸從不偷懶,有沒有人監督都一樣,連懶覺都不偷。”

起碼在讀書這件事上,他的確如此。

這位通過大學生招募計劃進入聯想的職業經理人,在剛開始的幾年時間中,曾多次萌生繼續求學的想法,並被惜才的柳傳志一一按下。相熟的老同學評價他,倘若不是留在了聯想,大概率會出國留學,成爲一名“首席科學家”。

一名80年代的大學生,對教育這件事的莊重感,現代人已經太難想象。比如在家人一同看電影的時候,他會偷偷溜回家看書。他樂於分享自己的中學時代:畢業於合肥一中,知名校友有楊振寧,他們也成了好友。

成爲聯想的掌舵者,是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它意味着,需要經受勤奮之外的更多審視,而勤奮,又不是最好的品質。

今天,在百度搜索框輸入他的名字,關聯推薦詞條有“聯想爲什麼還用楊元慶”的老問題,這是外界投向他的,最直接,也最不客氣的睥睨。

楊元慶1964年生,56歲,1989年入職聯想,2004年正式接棒柳傳志,成爲集團董事局主席。

這30餘年的時間裏,從“蛇吞象”收購IBM的老牌PC業務,到2009年金融危機中被臨時換帥,柳“教父”重新出山挽救危局,再到2011年,重新坐上一把手的交椅,隨後喫下沒落的MOTO,最終,向移動互聯網轉型失敗。遠遠地看,頹路長長,無可辯駁。

科技圈的頭條版面已經拋棄楊元慶太久,就像對老去的聯想那樣,流量用腳投票,按下“不行”鍵。

1月中旬,聯想集團港交所遞交公告,宣佈董事會已批准可能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並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申請CDR上市及買賣的初步建議。

楊元慶說,宣佈回A股上市計劃,將有助於增強公司戰略與國內蓬勃發展的資本市場的緊密連接,提升內地投資人投資聯想的便利性,進一步釋放聯想的價值。

消息一閃而過。

如今資本市場上風頭正盛的寵兒,是它在後廠村的鄰居,一家正式起步於2013年,還不足十年曆史的短視頻公司——快手,正籌備赴港上市,估值高達600億美元。

彷彿是在並列的車道上,飛馳的兩輛車擦身而過,不同的是,它們朝向迥異。

長期以來,聯想以市值被嚴重低估盤踞香港資本市場,而過去的一年,因做空機構報告,這家公司股價一度下跌至3.259港元/股,較峯值10.54港元甚於腰斬。

它只能懷念港交所的榮譽時刻了,或者說,懷念柳傳志那時的魅力。那是驚心動魄的1994年,柳傳志爲上市的事情在港奔走,國內政策突變,放低外企進入門檻,他回國後措手不及。而另一面,上市的節點恰逢香港股災,掛牌交易第一天,股市大跌400多點。

柳傳志在醫院呆了三個多月,日夜睡不着覺,病友有名海軍飛行員,帶他去玉淵潭學舞,這才慢慢靜下心來。他在病房調兵遣將,瞭解公司運轉,後來不無慶幸:“倘若在公司,我會被日常事務淹沒,哪件事聽着都很大。”他在公司之外獲得了冷靜思考的空間,將萬事部署好。

這攤子,最終沒散。

在公司傳記《聯想涅槃》一書的封底,印有柳傳志一段話:我相信楊元慶作爲一個真正優秀的CEO,就不僅是把今天碗裏的飯喫到嘴,還要爲下面更長遠的佈局做好規劃。這個佈局的方式,可以更加靈活多樣。

這句話時看時新。對於楊元慶來說,則意味着,這位在聯想襁褓里長大的職業經理人,一名努力型選手,將籠罩在前輩的光輝奪目裏,停不下腳。

好學生,差學生

聯想的高管們清晰感受過,柳傳志一絲不苟的做事風格。

他曾規定,董事會開會不得遲到,自己也一直踐行這個準則。一次在紐約的會議,因爲酒店會議室很繞不好找,還有一分鐘時,他還沒到達,正當大家認爲他將打破這個記錄時,最後時刻,柳傳志到了,氣喘吁吁的。

無人不感到服氣。

2019年12月,柳傳志正式從聯想控股退休。楊元慶在感言中誠懇地說,柳總與自己亦師亦友。“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友者,平等坦誠,直言相促。”

“30年來,道不明多少次旗開得勝,也數不清多少個溝溝坎坎,讓我始終充滿鬥志的,是我們一直在向上攀登,而讓我最感幸運的,是與柳總一路同行。”

儘管是天生的勤奮分子,但也很難說,他身上沒有“老師”勤勉的投射。

2010年,他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給記者展示自己的兩部手機,一部用來接電話,另一部用來收郵件,後者是聯想手機。他說,自己每天早晨起牀第一件事,就是在手機上查看郵件,一天一百多封,一多半是英文的。

楊元慶在40歲時纔開始學習英文,那是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不久之後,爲此,他特意搬到北卡羅來納州,請了老師,每天數個小時,從不間斷,很快便是能在公開場合發言的水平了。

在這家公司漫長的發展史中,接棒柳傳志,他需要擔起的責任無外乎轉型,以及國際化。前者意味着培育多元化業務,後者則需要走出去。而這恰恰是他被詬病的兩點。

聯想集團在回A公告中闡釋緣由稱,這是爲了更大力度投資於科技創新、服務轉型和智能化變革,更好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它沒有言明的是,聯想十年前就欲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直到今天,依然是一家主要售賣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的硬件公司。

根據聯想集團2019/20財年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其智能設備業務板塊中,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佔總營收的79%,而移動業務營業額同比下降19.2%,佔總營收的10%,餘下則爲數據中心業務。

在PC依然坐穩全球出貨量龍頭的大勢下,本質上,聯想高度依賴傳統優勢產品拉動營收的格局,並未從根本上改變。

你能從中看到楊元慶力不從心的痕跡。

2014年收購摩托羅拉被視爲他最大的失敗。《華爾街日報》撰文分析箇中緣由,是他盲目複製IBM PC業務的經驗,比如缺少明確計劃。

與IBM PC的姻緣使得聯想成爲全球最大的PC製造商,同時,在國際化上極大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這是一場精妙的“蛇吞象”案例。而在收購摩托羅拉時,聯想手機在中國市場佔據着相當大的份額,前者呢,只是一頭年虧損高達20億美金的吞金獸。作爲被智能手機市場遺忘的沒落者,摩托羅拉帶來的效益極其有限。

楊元慶個人的第一款手機就是摩托羅拉,這使得他誤認爲,情懷牌是這款手機最大的優勢,在蘋果、三星、華爲、ov及小米神仙打架的那些年,摩托羅拉甚至沒有大規模做推廣營銷,倍顯落伍而老舊。

一步錯,步步錯。此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聯想疲於應付手機業務的持續萎縮,先是長期背靠運營商出貨,未能及時抽身轉型,後續則在小米等移動互聯網手機品牌的衝擊下,被持續壓縮市場份額。直到2017年,集團營收數據普遍大幅下滑。

2017/18財年第一財季業績報顯示,其三大業務同時虧損,PC業務虧損2.91億美元,手機虧損1.29億美元,數據中心爲1.14億美元。

“下課”的聲浪出現了。

2018年,因股價持續下跌,萎靡不振,香港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佈,聯想集團將被從恒生指數50只成分股中剔除。

勤奮型孩子成績不好怎麼辦?

總不能打一頓,那就罵罵吧。

在罵聲中出現於公衆面前時,有記者觀察到,這位掌舵者的頭髮又白了一些,他簡單說自己沒時間關注髮型和理髮,另外,感慨“越來越扛得住被黑”。

領養

吳曉波在《激盪三十年》中,站在2004年的時刻評價,青島的海爾與北京的聯想是最令人矚目的兩家企業,而張瑞敏和柳傳志,則是過去20年中,成就最大、公衆知名度最高的兩位企業領袖。

在相當長時間裏,柳傳志的光芒都足夠耀眼並綿長。一個簡單的認知是,今天提起聯想,柳都是標誌,而不是已經掌舵這家公司二十多年的楊元慶。

內部也是如此。

2004年,楊元慶第一次接棒柳傳志,出任集團董事長,後者退爲董事,爲的是楊元慶可以“在副駕駛室裏學習操盤全球性企業”,因此,公司開董事會時,在座者仍約定俗稱地以柳傳志爲中心,形成會議模式。

到2011年,柳傳志二度將董事長的位置交給楊元慶,說的是:“我走,是因爲我對楊元慶已經很放心了。”

站在楊的角度上,前人是一個“亦師亦友”的角色,而在旁觀者看來,更多的是“家長帶孩子”的教養模式。

被照拂者總是想有機會證明並突破自我的,起碼是“我可以”的執念。

比如柳傳志重新出山的背景,是在楊元慶初任董事長之後,集團出現持續性虧損,而聯想一直倚重並遊刃有餘的中國市場,也首次出現負增長。公司請來的職業經理人,外籍CEO阿梅里奧相對短視,只注重短期利益,並不符合預期。

那時,曾有消息稱,柳傳志歸來,楊元慶退任CEO,但更有可能被撤換。

他沒有被撤換,而後便是加倍努力。

在CEO的任上,這位勤奮的聯想人,以“每個月起碼繞着地球轉一圈,快的時候轉兩圈”的努力,不斷聚集高管開會,討論,見客戶,見大經銷商和底層銷售商。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時,他說,工作節奏帶來極大的壓力,有時候會失眠,而多國奔波也常常讓自己醒來不知道在何處。

渴望不落伍這件事,讓他依舊保持虛心求教的活力。2017年10月,他帶領聯想全球110多位高管,浩浩蕩蕩地走進騰訊深圳總部。在面向全體高管的講話上,他說,聯想是一家擁有遠大理想和雄心的公司。

也是這一年,兩個月後,烏鎮互聯網大會開幕,著名的“東興飯局”上,馬化騰坐中央,楊元慶身在其中。

只不過,他沒得到什麼認可。

有網友罵:楊元慶有什麼資格坐在那裏?

那只是互聯網科技領域中,一場“騰訊系”的抱團盛宴,以楊元慶爲基準,並非在座的每個人都有“資質”,但這位聯想的繼任掌舵者,還是最易被奚落的那一個。

很難否認,聯想曾是中關村這條gai上“最靚的仔”,楊元慶進入時,也是弄潮兒的姿態。當他可以揚帆破浪,卻不曾想,潮頭也開始調轉。2000年左右,新浪、網易、搜狐等門戶網站接連赴美上市,新潮的人兒已是張朝陽、丁磊云云。

何況今日,從BAT到TMD,大小互聯網巨頭一茬接了另一茬,硬件驅動,透着傳統氣息的聯想,有什麼資格坐在科技圈的中心?

在對楊元慶並不算冷靜的批判聲中,有極端者調侃,楊元慶還不如孫宏斌,亦或是柳青。

大可不必。

超越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而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裏,人哪能精準地步步預測好自己的命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