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街道,是云浮市云城区下辖的一个街道,云浮百里石材走廊贯穿其全境,是云浮“石都”文化名片的重要支撑。如今的河口街,基本上已经城镇化,国道两旁一番现代商业气息,已经很难看到有旧社会时期遗留的痕迹,以至于很少人知道此地的历史沿革、人文风情,很多历史往事淹没在城镇的繁华中。而笔者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河口街的历史,希望能还原一些河口的往日景象。

(河口旧街,明、清大元市所在地)

一、历史沿革 河口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在明朝初叶,河口一带属于德庆州晋康乡的富禄里、儒林里管辖,但是这里不是汉人的地盘,而是瑶人聚居的地方,即使是官府之人亦鲜有到此。明朝中叶时,是德庆州东、西二山“瑶乱”最为猖獗的时期,河口所属的儒林里、富禄里更是经常有瑶人下山,到汉人佃农家里洗劫,甚至杀害无辜之人,时德庆州官府为了有效打击瑶人,遂于河口腹地处设置军事堡垒新安堡,还在新安堡周围设大石岭营、何木迳营、山柏营等军营,派出军队驻防,以此守卫汉人的地盘,切断瑶人的进出之路。明万历四年,两广总督凌云翼奉命征剿罗旁瑶,次年,三罗建制,河口地属罗定州东安县管辖,首任知县萧元冈在南山河流域设置都制,今河口大元洞至都杨降水口属洪文都。至今,河口还有“新安堡”、“大石岭”、“河木坳”、“三佰咀”等地名。

(河口旧市场,见证了近几十年河口街的繁华)

二、地名缘由 历史上,“河口”作为地方行政名称出现得比较晚。在明、清两代,河口大部分地区属洪文都,南边一小部分地区属晋康都,至民国时期,洚源乡取代了洪文都,为取“洚水”、“禄源”二地名首字而得名,民国以后,始称河口,辖地初到仙菊,后到八和。今考“河口”地名之缘由,是因为明、清时期河口唯一的墟市大元市就设在河口河与南山河的交汇处,正对河口河的出水口,所以大元市又被称为“河口墟”,久而久之,“河口”就成为当地一个固有名称,后来相继成为镇、街道的名称,沿用至今。如今,大元市早已不存,只剩下一个大元洞村,原来的街道成为河口旧街,较过去冷清许多。在大元市河段上游不远,耸立着一座古里门,即成德里门楼,这是往日大元市热闹、繁华的见证。

(成德里门楼)

三、山水文化 河口街坐落在天子山与河口河之间,河口文化就在这一山一水之间发祥。《河口中学校歌》云:“天子山高,河水流长,莘莘学子,桃李芬芳。”由此道出了天子山与河口河对于河口文化的深远影响。天子山,俗名尖子岗,位于河口东方围、双成围之后,是河口墟第一高峰,高耸入云,其顶名叫青云头,河口人赋予其神圣的色彩,将之视为镇山。河口河,其源不详,自东南向西北流,至大元市汇入南山河,河口村落的建立、街道的规划,无不是沿着此河顺势而为,此河流域曾经有镇龙庙、文昌庙、武帝庙,后来分别建为红光小学、河口中学、其乐影院。随着时光的流逝,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虚幻世界吸引着现代人的眼球,已经很少人再去关注这山、水之间的古老文化,以至于山体被严重破坏、河水被严重污染,世代居住在河口的人们亦同样漠视。

(河口河与南山河交汇处,河口文化发祥地)

(天子山、河口河、河口中学)

(河口街随处可见的老宅、民居,现在已被“三清三拆”毁掉不少)

(河口街引以为豪的国道、石博中心、百里石材走廊)

(从新市场、教师村、旧市场、岑水饭店、河口、大元市等多个角度拍摄河口河,可惜河水污染太严重,令人痛心)

(河口新街道,墟日时人山人海)

(成德里、大元洞)

作者:周业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