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飯圈文化進入基金行業 “追星式買基金”真能賺錢?

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3日電 (宋亞芬)剛剛過去的2020年,基金行業迎來“大豐收”,賺錢效應助推2021年基金銷售繼續火爆,同時還帶火了一批基金經理。有不少基金經理甚至因此擁有了自己的“粉絲後援會”。

那麼,飯圈文化進入基金行業是利是弊?“追星式買基金”真的穩賺不賠嗎?基金能不能賺到錢,基金經理的作用有多大?投資者該如何科學選擇和購買基金?

追星買基利大於弊

對於 “追星式買基金”現象,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這是好現象,它釋放出一個信號,說明我們的90後或者是00後開始關注基金,開始學會理財。”

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也認爲,就現階段來看,“追星式買基金”的積極意義大於負面影響。

薛洪言認爲,隨着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甚至個人IP在基民投資選擇中的權重凸顯,有助於打破當前基金銷售過程中渠道爲王的現象,引導行業轉向產品爲王的新階段,鼓勵基金公司關注投研本身,專注於提升產品業績表現。同時,對基金經理而言,指揮棒也會從規模爲王走向業績爲王,有規模沒業績最終會喪失規模,只有長期優秀的業績纔是立足之本。

董登新對此也表示認同。“追星式買基金”有利於基金行業去打造各自的特色品牌,形成自己鮮明的產品特色。“現在很多基金同質化程度非常嚴重,包括基金的跟風抱團,說白了就是大基金坐莊,小基金開莊,這種格局是比較危險的。”

董登新建議,基金公司還是要下功夫提升內功,尤其是在引進一流的專業人才、產品研發和業務創新方面要下功夫,不然很難做出自己的風格,做出自己的品牌。

盲目追星不可取

不過,追星雖然有“理”,但據此就認爲追到了“明星”就可以穩賺不賠、高枕無憂顯然並不現實。歷史上,並不乏明星基金以及明星基金經理的出現,比如曾被稱爲“中國最賺錢的基金經理”的王亞偉,在華夏任期內基金回報超680%,但自辦私募基金後其管理的基金成績卻一般。比如2019年大火的明星基金諾安成長,在2020年下半年卻因業績出現大幅回撤而多次被推上熱搜。

對此,董登新分析說:“基金經理並不是戰無不勝的,並不是說他自己永遠都沒有人可代替。部分明星基金經理有的產品也是很糟糕的,並不是每個產品都做得非常出色。”

薛洪言也指出,對於基民而言,不能片面放大明星基金經理的個人作用,甚至誤以爲只要是明星基金經理就不會虧錢。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更多地體現於長期業績表現,短期而言,基金業績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若不能長期持有,那麼無論選明星基金經理還是能力一般的基金經理,都不能保證獲利。

薛洪言強調,“把錢交給長期業績優秀的人來投資,纔是正確的投資理念,但前提是要長期持有。”

在選擇和購買基金方面,董登新建議不要綁定在一個經理身上。具體而言,選擇基金時要看管理基金的團隊乃至整個公司的業績及經營管理水平,並認真研究產品設計及說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