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么一个新闻。在2003年8月,齐齐哈尔市的一家开发公司在工地施工的时候,工人从地下挖出五个金属桶。其中,有一个金属桶不慎被当场挖破,桶内的油状物一下子飞溅出来。

经专家鉴定,金属桶为日本侵华战争时遗留在中国的芥子气武器。这一次事故中,有44人受伤,一人在抢救18天后不幸离世。

芥子气,俗名为二氯二乙硫醚,因其具有挥发性,有像芥子气味而得名。在1822年,德斯普雷兹它;在1886年,德国的迈耶首次人工合成纯净的芥子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芥子气被应用于战场。

在1917年的6月12日,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地区首次对英军防线使用芥子气,从而造成了2000多人的伤亡。之后,因为芥子气的杀伤效果惊人,使得各国开始效仿并投入战争。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有12000吨芥子气被应用于战场,从而导致了超过130万人伤亡,被称为“毒气之王”。

当时,身为巴伐利亚步兵班长的阿道夫·希特勒,就曾被英军的芥子气炮弹所炸伤,眼睛暂时失明。一直到一战结束后,希特勒的眼睛也未能完全恢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就曾在东北地区的齐齐哈尔火车站东4公里处秘密驻扎了516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设有731部队,这些秘密部队主要负责毒气研究和实验。当时516部队为了实验芥子气,除了用老鼠等动物研究外,还需要大量的活人。

在淞沪战场、徐州战场、衡阳保卫战等战役中,日军就曾多次使用过芥子气。因为中国军队没有供攻击用的毒气武器,甚至连防毒面具这类防毒器材都十分缺乏,多方面原因导致中国军民在日军的化学攻击下损失惨重。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先后在中国14个省市,77个县区,使用化学武器1731次。而在中国国民政府军政部防毒处的一些记录中,更是记载了日军使用毒气伤害了36968人,造成死亡率平平均每年为8.5%,在1937年更是达到了28.6%。

为了掩盖毒气战罪行,日军制定了严格的保密制度。其规定将毒气称为特战烟,并在化学弹剂上印刷红色、蓝色,或黄色等颜色标志带。如黄1号表示芥子气,黄2号表示路易氏糜烂性瓦斯,茶色表示氰酸钾,蓝色表示碳酰氯等。

同时,日军在使用毒气战时,都要求必须歼灭敌人,毁灭人证。据前苏联的一位权威人士估计,日本运到中国的总弹药中,有三分之一是化学弹药。

因为芥子气对皮肤、粘膜等具有糜烂刺激作用,容易引起眼结膜炎,呼吸道黏膜发炎等。而严重时,更是造成糜烂、水肿,坏死等,常伴有继发性感染。

至今为止,还没有芥子气中毒的特效抗毒药物,只能采取对症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