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在中国文化中占据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一套书,更是中国文化的记忆。《二十四史》记录的历史极为漫长,起自三皇五帝,结束在明代末年。漫长的历史,其中包含的兴衰变化,让每个读完它的人都会感受到它的厚重。

短短几页纸,几行字,几个名字,背后就是一段人生,一个王朝的覆灭,无数人的生死,其中的权谋暗算,人事兴衰,都包含了无数的道理和智慧。

这也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历史中的独特魅力。在世界文明中,中国是少数保留有完整历史记录的国家。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余三个都已经消失,或者跟最早的文明已经没有太大关系。

这些文明或者消失于战争,或者毁灭于灾害,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不像中国文明那样,保留有如此漫长,不中断的历史记录。这些文明留给后人的,更多是依靠遗迹,而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如古印度文明,在历史上,印度这块地方受到过很多其他外来力量的侵入,原先的古印度文明基本已经不复保留,加上印度人对时间的概念极为模糊,动辄数百上千年,很难有对准确的时间描述。

后来印度在追述古印度历史时,还找来了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作为资料。跟这些曾经的古文明相反,中国文化一直有完整的历史记录,我们可以追述到几千年的祖先曾经发生过什么,那些先哲为又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智慧。

而中国文化正是在完整历史的记录中,让整个文明都保留有完整的记忆。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中国就有修史的传统,历代都设有史官,讲究秉笔直书。《二十四史》则是其中的代表作。

历史对人生的价值,被古今中外所公认。正如英国哲人休谟曾言:“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这是读历史的价值。

《二十四史》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价值。在现有的《二十四史》版本中,以清代乾隆年间编制的武英殿版本最为完整,内容由三皇五帝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其中包含《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本经典史书,

这套二十四史就像一座宝库一样,等着人们去发觉。历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都有读《二十四史》的习惯。

晚晴名臣曾国藩,上马可以领军打仗,处理军政外交,下马可以写一笔锦绣文章,这样有才能的人,平日里就有阅读《二十四史》的习惯。在曾国藩的日记里就记载过,曾国藩平时不管多忙,哪怕是带兵打仗,都有携带《二十四史》,不时拿来翻阅。

曾国藩这么迷恋《二十四史》这套书,其实也不难理解。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能从历史中学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其中的每一次失败和成功,都值得我们不断去思考琢磨。

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讲,只有读懂历史,我们才能了解今天,了解现在,才能对中国文化的来源有一个了解,才能知道今天的社会是怎么来的,在历史中,我们又能学到如何却判定现在,看懂未来的趋势。

但是,这套《二十四史》对于很多人来说,常常是只能观望,不敢阅读。仅仅是文言文的晦涩,就已经成功劝退一堆人。即便是受到专业训练的史学家,阅读《二十四史》也要耗费很多时间。

史学大师吕思勉当年读《二十四史》的时候,就用了整整八年时间,普通读者自然是更加望而却步。

市面上虽然也有很多翻译的《二十四史》,但内容大多粗制滥造,读完甚至不如不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线装书局汇集了十余位专业学者,以乾隆武英殿版本的《二十四史》为底本进行整理翻译。

在每一篇内容后面还有专业的白话文翻译,为了提高阅读感受,还有几十幅锦绣插图,以及32大开本的环保纸质,让你可以更加沉浸阅读,感受历史的魅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