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的楼市疯了,尤其是学区房。往往是平平凡凡的老破小,均价却要到十二万一平,但依旧趋之若鹜,往往是房源难求。可是学区房真的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吗?

有的家长说,不管有没有帮助,至少,我给孩子找了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耳濡目染,至少也能到平均线吧?

有的家长反驳,买不起学区房,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也能够超越平均分,选择自己想要的路。

所以,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呢?

今天我就来给你讲讲我从《东大教授教我的学习方法》这本书获得的小感悟,希望能对焦虑于孩子的学习的你有一点启发。其实,这个感悟对处于竞争工作环境的你,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那就是:

“学会提问,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在读书时代,发现那些处于平均分往往无法再冲一冲的同学,他们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机械性的记忆,模仿习题册的做题思路,把理科当文科学,死记硬背那些做题思路。“万事无他 唯手熟尔”,但是大家都知道,理科试卷的最后几个大题,都是需要创新解题,才能做出来的。每当老师在做试卷评析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都是由简单的基础知识组成,但轮到自己的时候,因为之前做的习题册里没有相似的题型,只能交白卷。

所以,这些同学只能成为平均分。

要想成为优秀生,那么就要学会提问,因为模仿学到的只是知识,而提问得到的才是智慧。

思考能力比记忆能力更重要。

人的记忆终究是有限的,若仅仅是为了成绩去死记硬背,向别人看齐,只会知道怎么做,还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去做。长此以往,终究是做不到脱颖而出的。而仔细观察名列前茅的孩子,他们将书读薄了,对于每个知识点学会问为什么。

但学习问为什么。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的能力。

学会去问为什么,也是需要家长学会引导孩子的一种能力:

家长需要告诉孩子,保持对一切的好奇心,所谓的司空见惯,只是因为大家认为这是正常的,就像牛顿没有认为苹果落地是平凡无奇的,才会发现万有引力。在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不要不耐烦,如果作为家长也不知道,不要恼羞成怒,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家长需要引导孩子,不要认为权威一定是对的,只相信书上写的,或者伟人(名人)说过的话,就等于失去了主动思考的机会。那样,既不能增加知识,更无法得到智慧(如果这个知识本身就是错误的,更是如此)去追问“为什么”,就会不自觉地去专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思考的过程中最终就能得到智慧。

当孩子慢慢的学会了问“为什么”之后,并且得到鼓励以及帮助,他们就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往往自发的学习,才不会让学习这个过程枯燥无味,并且能够更快的接触到学习的本质,举一反三。

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工作,现在的社会环境已经不允许你在退休前工作内容一成不变,往往会有无数的挑战在等待,如果你仅仅是想成为平均混日子,马上你就会被淘汰。

请你记住,时代需要的是智慧,所以我们通过学习磨练的能力,毫无疑问不是记忆能力,而是思考提问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你不被时代淘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