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九天凌霄客,流落大千染红尘。

有朝一日飞升去,不使人间留残痕。

这首诗是我多年前所写,也是叙说当时内心深处一种对于大道的向往吧!但是在那二十余年间,这是唯一的一首诗作。一个是因为学识不足,不知从何所起。另外这也如同老师所言:“诗可数年不做,却不可一做不真”。

多年的沧桑风雨之中,虽然并没能努力修习文武,但是心中一直没有忘怀这真元之魂。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感召,这几年我开始了一些文章的写作,叙说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文笔从生涩到熟练,虽然称不上文采,也做到了文理基本通畅吧!

在书写的过程中,也没有想过去专门学习写诗,但是偶尔之时,心中就会泛起波痕,化为诗作。

这是在读书、写作的过程中自然地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正是“熟读唐诗三百 诗,不会作诗也会呤”矣。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因为要叙说这珍藏五百年的修真文化,自己必须要懂得相关的学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的亲身体会,所以也在不断地迫使自己认真读书、努力练功。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功夫和学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读书、练功是学习;写作、教学则是思考。正如同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在读书、练功、揣摩的过程中,有时会得到一些真如的启示。如果不能及时把它记录下来,这点点灵光就会消逝掉。

要把这点灵光书写出来,并且把它阐述清楚。则是要查阅许多资料。这可以让自己的学识储备更加宽广。同时写作的阶段,也是一个不断挖掘、深思的过程,能让心中的灵光更加的深邃、明亮。

当年,老师多次要求我们要多读书,多练功,也要多写文章,不知有多少同道能坚持?

南宁陈亚宗兄曾有缘跟随在老师身边学习。在老师的要求下,他每天都坚持写日记。记得他说过,老师明知他文化水平不高,还要他写东西,这不是为难他吗?

在南天持剑群里,亚宗兄也展示了一些当年记录下来的文字。确实有如他所说:文笔不好。

前期基本上是流水账,但是可以看得见的是,后期的内容渐渐开始丰富,也记录了老师当年的许多往事,以及一些珍贵的语录。

跟随在老师身边的人有很多,到现在再让他们叙说老师的往事,还能说得出来多少呢?

亚宗兄的这些日记,再过数载,乃至数十载过后,毫无疑问就是极其珍贵的文字。更可贵的是其中拥有的岁月的力量。就如同老师以前讲课时,我在所做的笔记,现在读之则是感受特别不同。可惜的是,有些笔记已经遗失,而且当时做的笔记也太少,憾矣!

光阴渺,岁月流,时光飞度。谁能在这如歌的岁月之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呢?自从1993年结缘真元修真法,到甲寅之年(1994),有幸得遇师尊,已有27年矣。正是:

修持真元廿七年,半是修真半俗缘。

曾经玉案览神卷,何时丹砂延华年。

又曰:

红尘历练染俗念,曾经颠倒忘故园。

如今淡然回望处,英雄回首即神仙。

再曰:

留下文字记岁月,唤醒真如延华年。

元气存身真富贵,文章行事大神仙。

庚子年腊月初八书于龙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