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都要持久,恒心可贵,持久了才能拔萃。

56岁的李早旺就是一位从一而终的手艺人,手工制作豆皮(豆腐皮)33年,每天早上两点半起床,春夏秋冬,不厌不倦。

李早旺家住安徽省岳西县石关乡石关村,当地一位网红这样描述他:

石关有个豆皮王,名字叫做李早旺

为人勤奋又善良,三点不到就起床

起来机器响叮当,小锅烧水大锅烧浆

豆皮捞出一张张,豆腐切成四方方

手工出品味道正,十里八乡把名扬,

豆腐一做三十年,早就脱贫住洋房。

2021年1月28日,李早旺从滚烫的浆叶中捞出一张雪白的豆皮。

豆腐皮

是生活中常见的美食

可以做春卷、烧汤

炒青菜、涮火锅等

它不仅好吃

营养价值也非常高

上午9点不到,李早旺的家中客厅一面墙上就挂了数十张豆皮。

每天早上2点30分左右,李早旺就准时起床,开始一天的功课。制作豆皮兼打豆腐,豆皮都是纯手工制作,要经过去皮、浸泡、磨浆、过滤等9道工序,整个过程少说也要十七八个小时。

1月28日,李早旺点燃柴火灶,火光映红他敦厚、质朴的脸庞。也成就了他红火的生活。

李早旺的家乡石关乡地处江淮分水岭,平均海拔840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生态宜人,当地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如今家家住上小洋房,前景广阔。

李来旺家中早早就盖起了三层农家别墅。

李早旺捞出豆皮,不紧不慢地说:以前当地条件不好,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都开始打豆腐、捞豆腐皮准备过年的物资,也有不少村民把捞豆腐皮作为挣钱的出路。于是,这门传统技艺便这样代代相传下来。

说起过去的苦巴日子,李来旺唏嘘感慨。

眼下生活条件好了,捞豆皮这门手艺,年轻人不愿意干。但周边的一些老人对传统豆皮还是念念不忘,这也是李早旺坚持捞豆皮的一个原因。

平日里,李早旺家的豆皮就开始供不应求。到了腊月,更得提前预定。地道的李早旺不会因为豆皮紧俏而坐地起价。

李早旺的豆皮一块钱一张,有人让他涨价,他总是笑呵呵拒绝。

在电风扇的吹拂下,李早旺不时地用长竹条从锅里捞出一张张色泽微黄、细腻如脂、薄如纸片的豆腐皮。

李早旺的豆皮作坊,香气扑鼻,门外都能闻到。

一锅浆捞出30多张豆皮后,李来旺便着手制作豆腐。

两个小时后,方方正正的豆腐出现在案板上。

俗语“世上有三苦 撑船 打铁 卖豆腐”。

打豆腐:起早贪黑,忙得两脚不沾灰。付出辛苦,挣来小钱。许多纯正的手艺人穷其一生,只为给别人一个方便,了自己一个心愿。

一到冬天,李早旺的两手便出裂缝,一入水,钻心疼。

忙了一上午,李早旺来到屋外准备明天的柴火。

一年辛苦下来,李早旺也能赚个五、六万元,但他很知足,全家人住进农家别墅,儿子考上了公务员,又添了一个可爱的孙子。成为乡邻心中的人生赢家。

心地善良的李来旺,时常会给周边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几张豆皮、几块豆腐,传递着人间最初的情感,彼此温暖。

憝厚的李早旺,脸上整天堆满笑容。

李早旺33年只做一件事,就是精心制作手工豆皮。他成功的密码是专一加吃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