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兴之初,太平军将士和家属加在一起不过万余人,作战部队大约数千人。

而且,除了少数参与过天地会起义的部队外,大多数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贫苦群众。

而大清的反应也并不迟钝。

由于刚刚镇压了广西天地会起义,大清对广西地区的仍然保持着很高的警惕性,部署的兵力也不少。

广西巡抚侦知拜上帝会团营后,立刻组织了附近团营前来围剿。咸丰更是令林则徐、李星沅督师,调向荣率6000绿营前来作战。

据大清户部数据,自金田起义到攻克永安,大清已消耗军饷620余万两,累积调遣兵勇达7万人!

可不要小看这些兵勇。后来,这些在广西就开始参与作战的清军,后来成了江南大营的主要力量,在湘军崛起前,是大清最为依仗的精锐部队!

可是,太平军仍然屡屡击败清军,最后发展壮大了。

太平军是怎么做到的呢?

因地制宜的山地防御战

起义之初,太平军主要以防御战为主。

太平军将士缺少战斗经验,但许多人过去长期种山烧炭,对当地的地形地貌非常熟悉,也很擅长改造地形。

而广西山区多是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形,山峦陡峭,树木丛生,易守难攻。

所以,在起义之初,他们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展开战斗,弥补作战经验不足的缺陷。

他们在隘路陡峭处挖掘深沟,遍插竹签,在山麓筑造厚厚土墙,部署有限的火器。

同时,又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在纵深部署机动部队,随时歼灭突入的少量清军。

地形不利于大兵团进攻,经过太平军的改造后,清军大兵团攻坚往往难以取胜。

少数兵力迂回突破后,又在崎岖山路中被太平军预备队歼灭。

因此,清军往往不能迅速歼灭太平军,只能转取“坐守战”,长围久困,切断太平军补给。

初生的太平军由此获得相对安全的环境,完善组织,改善战术,逐渐成熟起来。

后世史家多批评这个阶段的太平军坐困一地,过于保守。

个人认为:对于缺乏战斗经验的部队来说,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展开战斗,积累作战经验,不失为稳妥之举。

巧妙的突围战

当然,在清军长围久困之下,太平军往往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就面临粮食、物资短缺的问题,必须转移。

太平军对于突围战的组织,也颇为巧妙。

清军兵力虽多,但在绵延山峦中,包围圈往往难以做到处处严实。

而且,除了向荣等部队外,许多地方部署的团营,战斗意志薄弱、纪律松散。

太平军得以通过有效的情报侦察,找到清军包围圈的薄弱点。

而太平军对突围的时机也颇为讲究。

他们往往选择中旬月夜,最好是刚下过雨,道路泥泞的时候。

微弱的月光、泥泞的道路,对常年在山地行走的太平军将士来说不成问题,但对地形不熟的清军来说则举步维艰。

因此,太平军以先锋(通常是罗大纲部)寻找缝隙,打出突破口,由前军(通常是萧朝贵部)控制道路,在后军(通常是石达开、秦日纲)的掩护下,中军(包括家属)顺利转移。

太平军得以快速突破,并获得一定的时间窗口实施转移。

不失时机的歼灭战

即使组织巧妙,但突围,毕竟是最容易遭到损失的时候。

太平军早期的几次重大挫折,都是在转移阶段部署不当,遭到重创的。

但是,运动起来的清军,也是最容易打击的。

太平军早期几次相对较大的歼灭战,都是发生在转移阶段。

由于多狭隘山路,清军追击时往往只能分几路同时追击。

太平军只要部署得当,可以以一部分军队牵制诸路,集中主力歼灭部分敌军主力。

脑洞大开的攻坚战

太平军要获得物资,尤其稀缺的洪药(火药),还必须攻略城市。

可是,早期的太平军没有能力用常规手段大举攻城,也还没有发展出后来那样纯熟的土攻战术。

于是,太平军多是以奇袭+土办法攻城。

攻打永安时,罗大纲率军迅速奔袭。

由于奔袭速度快,太平军抵达时,永安城内只有1000的余人,兵力奇缺。

太平军将鞭炮堆在城外西南角,风起时燃放,城头的清军目迷头晕,一片混乱。太平军趁势将燃烧的纸炮扔入城内,并在迷雾中奋勇登城,控制南门,引导大军入城。

当清军大队前来救援时,太平军已经破城一日!

在攻打桂林时,罗大纲又假扮清军,企图“混”开城,可惜未遂。

此外,由于太平军攻城作战多是出敌不意,迅速迫近,因此,守城清军往往龟缩城内,太平军总是能占据城外险要。

因此,即便太平军不能破城,也能占据有利地形,一面攻城,一面阻援。

运动战崛起

防御-转移作战虽然组织巧妙,但是,仅靠这种作战样式,太平军始终无法作大。

因此,在很长时间内,太平军常常“兵不满万”,只能算是“求生存”。

在防御-转移战中锤炼出战斗力后,太平军开始了大范围的运动战。

从广西到湖南、湖北,尽管太平军攻桂林、长沙这样的大城不入,但因军事素质提高,往往能一面攻城一面打援,并在攻城不利后顺利转移。

而像一般的小县城,太平军往往奔袭可克,获得物资、兵员。

因此,太平军尽管始终无法歼灭长期与之纠缠的清军精锐,但他们仍然能不断发展壮大。

在湖南,太平军获得大量矿工组成的土攻部队,改善攻坚能力,又获得大量水手组成的水营,掌握制水权后,已经成势!

当太平军离开湖南时,他们的总人数已经由万人发展到数十万,作战部队已经由数千发展到近10万,发展成一支可以与大清抗衡的庞大军队。

在太平天国军兴之初,就力量而言,他们与对手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可是,当时的太平军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他们以务实的战略与强敌周旋;以创造性的民间智慧对抗敌人专业却陈旧的军事套路;以严明的纪律和高度协调与充满官场劣俗相互推诿敌人血战。

因此,太平军一步步作大、作强了。

遗憾的是:不久,他们又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腐化堕落,变成比对手更奇葩的势力。

因此,到太平天国后期,尽管太平军数量已经不占劣势,甚至远远多于湘军、淮军,但他们内讧不断,一盘散沙,走向覆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