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百节年为首,再过六天,就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除夕连春节了。除夕夜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它与新年的第一天相连,是除旧迎新的交界点,有除旧岁、换新岁的重大意义,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一天会有很多消灾祈福的习俗,其中有三件事是必做的。

年夜饭

“年夜饭”在民间也称之为“团圆饭”,平时可能一家人因为工作忙,因为相距几地,少有齐齐整整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但除夕夜晩上的这一餐,人们都是要想尽办法赶回去,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和和美美地吃一顿团圆饭。

因为这一顿如果一家人能够齐齐整整整,不仅能联络感情,增近亲情,而且还寓意着来年家人个个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而且年夜饭的菜肴也是大有讲究的,有几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可能因为地域差异,具体的食物有所不同,但是每一地必定会有几样食物,不管历经多少年,除夕夜家家户户的饭桌上是肯定会出现的。

像陌上花这里必备的几样食物,一是年糕,寓意年年高升;二是鱼,寓意年年有余,而且鱼得是整鱼,不能是鱼块、鱼片之类的;三是肉圆,寓意团团圆圆。备上这些食物,就是想在新旧交替的除夕夜能讨个好彩头。即使不爱吃这几样食物的人,在除夕夜也必定是要吃上几口的。

祭祖

其实,在吃年夜饭之前,还有个仪式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在农村,如果家中有老人的话,就会比较注重,但在城里,或者是年轻人就没那么在意,大多都忽略了。

这个仪式就是“祭祖”,其实这个仪式也不是除夕夜特有的,中华民族历来有祭祖的习俗,平时过节也会有这一仪式,春节更是不能例外,阖家团圆的日子自然也不会忘了先祖,会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感恩,

供奉给先祖的食物和整个仪式过程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在这过程中,晚辈们都要上香磕头,感谢先祖给我们创造的一切,同时也向先祖祈福,保佑后世子孙平安顺遂。

可能有朋友会觉得,这个过程未免有点迷信色彩,其实也并非全然如此。换个角度看,这个仪式活动,不仅能让孩子对自己的家族有所了解,还能教育孩子懂得尊敬和感恩。

守岁

除夕夜,人们通常会熬夜守岁至零点,从旧的一年跨入到新的一年,寓意辞旧迎新。

守岁,这可是孩子们最爱的事情了,因为平时大人都会要求孩子早睡,但这一天就不必了,可以尽情地玩,从除夕夜可以一直玩到正月初一,不仅不会挨骂,还能拿压岁红包。正如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守岁》一诗中所写:“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而大人们呢,有的围坐一圈,相互间聊聊旧的一年中的点点滴滴,对过去一年做个总结,再谈谈新的一年的目标和期盼;有的呢呼朋唤友的来点娱乐活动,或打牌或麻将;有的呢开始为晚上交子时的这一餐忙碌上了。

在守岁的过程中,在陌上花这一带,有两件事是必做的。

一是交子时吃饺子

这餐饺子都是现包的。吃完年夜饭之后,一家人就要动手了,剁馅的剁馅,和面的和面,然后擀皮包饺子,等到做好,差不多也就是凌晨之交了。

这吃饺子的时间也是大有讲究的,一定得赶在半夜12点前后,因为12点正好是子时的开始,之后就是新年正月初一,此时吃饺子,谐音“交子”,寓意“更岁交子”,辞旧迎新,大吉大利。

二是交子时放鞭炮。

在以往过年守岁,在交子时放鞭炮,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也有说是为了吓跑想要钻入家中的“扫帚星”,这样来年就可以驱祸避灾,寓意来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除了放鞭炮,点火堆,挂灯笼也是同样的寓意。

当然,我们现在除夕夜放鞭炮,已经不再是驱魔逐鬼的意思了,主要还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辞旧迎新,祝福明天。不过,现在城里大多已经禁燃烟花爆竹了,农村倒是还可以,爆竹一点,年味就浓了。

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在外工作的朋友都选择了就地过年,虽然不能和家人团聚,但年三十晚上,我们可以通个电话,连个视频,互相祝福,开开心心地一起过个吉祥年,祝福明年能够国泰民安,花好月圆。

点右上角“关注”,看陌上花每日给您带来各种农村趣闻杂谈和农事资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