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新春走基层】新疆吉根:戍边民警在祖国西陲守望平安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张佳

2021年2月4日,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上午9时许,天边晨曦微露,一弯冷月斜挂在半空,映出群山黢黑的轮廓。山中寒风刺骨,牧人们还在沉睡,远处不时传来犬吠声。这里是被称为中国“西陲第一乡”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

吉根边境派出所民警齐利莹(右一)带领护边员在边境巡逻。

“嘟—嘟—”一阵清脆的哨声打破山谷的宁静,在吉根乡铁克塔什恰提护边员驻勤点,吉根边境派出所民警齐利莹已经带领柯尔克孜族护边员准备一天的勤务。

“第一小组负责卡点检查,第二小组跟我一起巡逻……留守人员注意趁中午暖和,砸开冰把饮水备足。”齐利莹用汉语配合着柯尔克孜族语说道。

早饭后,太阳已经升起,阳光却被阻挡于巍峨的山峰之外,山中依旧寒气逼人。

“带上国旗和装备,衣服一定要穿厚。”巡逻出发前,齐利莹叮嘱道。他和护边员将棉帽“耳朵”放下来,把身上的棉衣裹了又裹,走不多远,口罩和帽檐已经结满了冰,连肩上的国旗也笼上一层薄霜。

吉根边境派出所民警齐利莹(左一)与护边员一起从河坝取水。

“我们这个地方离中、吉边境只有30多公里,主要负责六个通外山口的边境管控任务。”齐利莹边走边向随行的记者介绍。由于位置偏僻,驻勤点至今没通长明电和自来水,没有移动通讯信号,他们用的是太阳能,吃的是河坝水,一部固定电话是与外界唯一的通讯工具。

“以前在东北也是守边境,没想到还有这么艰苦的地方,还好来之前就有思想准备。”齐利莹笑着说。他原本是原黑龙江公安边防总队绥芬河边检站一名战士,2018年底,公安边防部队改革转隶,他志愿申请从黑龙江来到万里之外的新疆,成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边境管理支队吉根边境派出所的一员。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不变的是卫国戍边初心。到新疆后,齐利莹苦学公安基本业务,迅速融入边境业务工作中,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具备了独立执法能力,学会了柯尔克孜语言。正因为如此,十几天前,齐利莹被派往驻勤点,充实前沿戍边力量,保证春节期间边境安全稳定。他来到后,凭借语言优势迅速与护边员们打成一片。

“大家前后手拉着手,注意不要摔倒了!”巡逻队伍来到一条河流前,河面已经结上厚厚的冰,在天空映衬下泛出独特的蓝绿色,冰层下面不时传来“咔嚓”和“咚咚”声,那是冰层底部断裂掉进河水的声音。齐利莹走在队伍最前面,用手中的组合警棍杵着冰面,带领巡逻队伍小心翼翼地通过。

过了冰河是一处开阔地带,齐利莹的手机响起“丁丁零零”声,“来信号喽!”他掏出手机,置顶的是妈妈和妹妹发来的信息,询问他近期工作生活怎么样。他回信息报了平安,让家人不要担心,然后带领队伍继续往前走,还没等收到回信,手机便又显示“无服务”。

吉根边境派出所民警齐利莹(右一)向护边员分发窗花迎接春节。

“今年本来计划回家的,结果疫情来了,就留下来参与疫情防控,也是响应号召就地过年。”齐利莹说,算上这次,他连续六年春节没能回河北邢台老家过年了。“不过我这不算啥,我们所里最久的有八年没回家过年,一家不圆万家圆,穿上这身警服就要担起这份责任。”

巡逻途中,齐利莹不时停下来用望远镜查看远处,与护边员聊边境情况、聊家长里短。谈及未来,他说,自己决心要在新疆扎下根,跟战友们一起守好祖国边境。

转过一处山垭,太阳高高升起,阳光将寒气驱散。齐利莹和护边员解开棉衣扣子,一行人朝着远方继续前进。

巡边队伍中的五星红旗迎风飘起,在蓝天之下、群山之间,显得格外鲜艳。

采访手记:

这些年,记者几乎走遍了新疆的5700公里边境线,见过太多的坚守与奉献,却仍屡屡被感动,感动于戍边人的执着坚守、无私奉献与默默付出。

文中的齐利莹是一名“95”后,今年只有24岁,却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少年老成——敢于吃苦、善于学习、耐得住寂寞,这是常年戍边生涯历练的结果。

在新疆的万里边关,还有很多像齐利莹一样的年轻人,他们心怀梦想,从祖国各地来到边疆,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青春,让自己的人生散发出更大的光和热。

当我们在万家灯火的都市,与家人、朋友欢聚一堂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在祖国的“神经末梢”,在万里边关,还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守望着平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