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上半部分呈现朝霞般色彩、浑然天成的圆形石头我给他命名为‘曙光’,寓意着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众志成城、科学防控就一定能迎来战胜疫情的胜利曙光。这块从画面上看特别像一位母亲对女儿依依不舍进行告别的石头,我给它命名为‘母女情深’,寓意着母亲要去抗战前线,让孩子在家听话······”张彦成指着他的藏品,耐心的向记者介绍他精心挑选出来的一组关于抗疫的石头。

从记者和张彦成的连线视频中,最深的感受便是,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迷你”型的奇石博物馆。在张彦成的家中,客厅、阳台、卧室、餐厅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奇石,或大或小、或艳或暗、或光滑如玉、或凹凸不平。

这位拥有16年奇石收藏爱好的张彦成,是巨鹿县苏家营镇神堂坡村人,今年56岁,是一名从事多年教育的老教师。

当问起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他决定开始收藏奇石时,张彦成淡然一笑,向我们娓娓道来第一块石头的来历:2008年,我在巨鹿一所沙场捡了几块石头,根据造型、花纹等组了几幅图,一幅像英姿飒爽的运动员、还有一幅像留守儿童。“那时候我发现石头并不是死寂沉闷的,通过它还可以讲故事。”张彦成开始对石头产生兴趣。

摆在家中,越看越欢喜。张彦成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了世界上很多的奇珍异物,不加人工改变形态的神奇石头就可给你耳目一新的震撼,每块奇石都是独一无二的瑰宝。这块石头材质看着一般,图案能让我们浮想联翩。”

从此,张彦成就踏上了捡拾奇石的征程。每逢节假日,他都会驱车前往太行山地带寻找石头,有时也会去到河南、内蒙、四川等地。原本以为他捡拾石头只是在出差或者旅行途中顺便的事,张彦成却摇了摇头,说:“我就是专程去寻找奇石的,只奔着这一个目标出发。” 最初,寻石的路程中只有张彦成一个人。慢慢的,他又发展了四五个志趣相投的石友结伴而行。

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捡三四块中意的石头,当然,即使不远千里去寻石,也经常会空手而归。捡石十几载,张彦成总共留下来不到200块有收藏价值的石头,从他手中被淘汰的石头却有四五吨之多。

张彦成把捡来的石头只做一个基本的泥土清洗,不进行加工,为的就是保持其天然性,再把天然的画面赋予文化意蕴。

赏石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赏石可以培养人们发现美进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而通过给奇石起名字又能很好的培养人们的想象力、创新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赏石是培养人们审美素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2019年内蒙古举办的全国奇石比赛中,张彦成的藏品《乐山大佛》获得“入围奖”,2020年,其藏品《大漠风光》《石头宴》分别入围石家庄全国奇石赛、邢台市文创作品展。

“我的理想就是创办一家公益奇石文化博物馆,开展对孩子们包括成人的美育教育,培养人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张彦成说。

戴口罩、讲卫生、测体温、勤消毒。

发布权威资讯 关注百姓话题

欢迎关注【巨鹿发布】

县委、县政府唯一官方公众微信

巨鹿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叶

编辑:马倩倩 马羚 张小梅

编审:胡良川

巨鹿县助农团购平台

点上方绿字,进入巨鹿人的网上购物社区~

你知道吗?我在等你“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