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秦岭北麓的桥南镇花园村,属于陕西省渭南市南塬的贫困山区。对于我这个70后来说,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那就是过年。因为那时候家里贫穷,只有过年时才能穿新衣、吃好的、挣压岁钱,而且过年还能看乡亲们自编自演的大戏。那是一年之中全村人的欢乐大联欢,也算得上是一台地地道道的乡村春晚。

村民自编自演节目(本文图片由临渭区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那时候农村物质生活、文化生活都非常匮乏。辛勤忙碌了一年的农村人便会在新年到来之时,自发组织起来,排大戏、扭秧歌,自娱自乐,欢庆新年。村里有好多秦腔爱好者,我的父母更是热爱秦腔,也是村里秦腔自乐班的骨干力量。每年刚进入腊月,村里的秦腔自乐班就会组织“演员”们排练。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大家正式登台表演,全村人都聚到一起看大戏、看小品、看秧歌表演,其乐融融。那便是我们儿时过年最美好的记忆。

看演出的观众

随着电视的普及、网络的发展,渐渐地这些乡土味十足的过年联欢消失了。过年,大家都在各自家里看电视,有的聚在一起打麻将,喝酒,年味越来越淡了,好多人觉得过年没意思了。然而近几年,临渭区在全区乡村轰轰烈烈开展的乡村春晚却又让我拾回了儿时的记忆,感受到了在乡村过年的欢乐。临渭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全区发文件鼓励乡村春晚活动,还给各镇办下派文化骨干辅导节目编排,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临渭区乡村春晚

腊月里,村里又活跃起来了。村东头,大妈们正在认真地排练广场舞,脚下踩着鼓点,手舞足蹈、扭动着腰姿,脸上洋溢着笑容;村委会门前,锣鼓队的大爷大叔们也在紧张训练,娴熟自如、铿锵有力的鼓点,锣鼓队的小伙子们神情紧张,毫不马虎,生怕跟不上节奏。一切的一切都在为乡村春晚准备着……

正月初一上午,大家早早就聚到了村委会大院,等待着欣赏这场文化的饕餮盛宴。一阵热闹喜庆的开场锣鼓之后,花园村的乡村春晚拉开序幕,首先是村支书上台致辞,给全村乡亲们送上新年的祝福,随后村委会表彰了村里的五好家庭,一本本红红的荣誉证书,是对一个个和睦家庭的褒奖。

节目表演正式开始了,清水河小组村民樊金伟风趣的主持风格引来大家一阵阵的笑声。秦腔爱好者吴晓春的秦腔演唱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周围大叔大妈们听得如醉如痴;九岁小朋友洋洋带来了精彩的架子鼓表演,动感的旋律,娴熟的动作引来大家阵阵的热烈掌声;广场舞大妈们上场了,明快的音乐节奏,整齐划一的动作,不断变化着队形,重要的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悦的笑容;四组的鱼佳林从小学习猴戏,这次他专门回到家乡为乡亲们表演,他扮演的美猴王维妙维肖、生动活泼。他的妻子是秦腔剧团的专业演员,也为大家送上了一段秦腔演唱。紧接着,几个村民小组的锣鼓队轮番表演,展开了锣鼓对抗赛,把花园村的乡村春晚活动推向高潮。

花园村受到表彰的村民

一个个乡土味十足的节目,一曲曲欢快悠扬的舞曲,一阵阵欢庆铿锵的锣鼓,一段段深情投入的演唱,虽然比不上专业晚会的高水准,但是这自编自演的节目却是全村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歌颂和对明天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前春节回家过年,基本上是三五相好在一块打打牌,一块喝喝酒,年越过越觉得没意思。如今过年回老家,村里却是异常热闹,气氛热烈隆重,年味十足,仿佛又让我回到了孩童时代。

如今,临渭区乡村春晚已然成了渭南的一张文化名片,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自乐,草根表演,乡土味浓郁,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中央电视台也连续三年报道临渭区举办乡村春晚的盛况。

来源:学习强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