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暂缓学术,丘丘胶想和大家聊聊关于升学的问题。

提高自己的实力,固然是获得导师青睐的不二法门,但是有的时候也需要变通——毕竟导师也是人,评判标准会受各种因素的左右,有的时候甚至只是心情。所以曾经有小伙伴报了某帝大之后被拒,随即又被另一所帝大录取,而教授也一直对她非常满意,可见她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尽量将玄学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首先,丘丘胶想先为大家介绍一个概念,研究生。

日本所谓“研究生”和国内“研究生”的概念并不相同,国内的“研究生”在日本被称作“大学院生”,同样也包括硕士在读和博士在读。而日本的“研究生”则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类似于“旁听生”,也有严格的选拔标准,没有学籍,但是可以听课和参加导师的科研活动(具体情况因导师不同而有所不同。)研究生分为学部level和大学院level,前者指的是报考者已经具有学部水平,即已经本科毕业;后者指的是报考者已经具有大学院水平,即至少已经硕士毕业。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上限一般为两年,每年申请一次。

可能有小伙伴想问了,研究生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给老师一个观察,了解你的机会

有的同学,自身实力非常强,但就是考试的时候容易犯怵影响发挥,而大多数学校在进行研究生选拔时不会设置考试环节,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申请研究生,让导师在一段时间的接触中全面地了解到我们的水平,这样在之后的院生考试时就能争取到更多的印象分——可别小看印象分,它不仅是面试的决定性因素,甚至有时候还会影响到笔试试卷的命题——所以有的小伙伴看见试题就心中有数了。所以如果有小伙伴考试总发挥不出应有水平,而自身又具有一定的实力,那么就可以考虑一下申请研究生啦。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私立大学的研究生是不给签证的,也就是说如果被这些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之后,这些大学的在学证明并不能延长学生的在留时间。而绝大多数的国公立大学和少部分的私立大学没有这个问题,还请小伙伴们在看募集要项的时候留心。

无论是申请研究生还是报考院生,提交的材料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计划书。因为无论是出身校的毕业证还是大学时期的成绩单都是已经是既定的事实,自己能尽力改善的唯一材料就是研究计划书。研究计划书也是个综合能力的展示:学术能力、学术规范、逻辑思维日语水平都会让导师在冷冰冰的其它材料之外对学生有更具体地了解。当然,研究生期间是可以请导师给研究计划书提提意见的,同学们,明白了吗。

那么下一期栏目,丘丘胶将和大家聊聊如何写出一篇让导师“眼前一亮”研究计划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记得关注哦~

本文来源:启点ORIGI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