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网红”小国:国土除了海岸线就是沙漠,烤鱼一公斤卖1.5元

大家知道世界上土地最贫瘠的主权国家是哪一个吗?一般这样的问题被抛出,大家很快就会联想到贫穷的非洲,因为那里不仅存在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而且气温还非常高。

但这个国家它既不是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美元的布隆迪,也不是经济衰败的利比里亚,而是非洲有名的“网红”小国吉布提。

事实上它的网红称号源自尴尬的地理位置,因为处在亚丁湾西岸,扼守了非洲和中东地区的油轮进入红海通道、印度洋。

正因如此吉布提自古便是周边诸国的争夺对象,在遭遇殖民入侵以前,它是由豪萨、塔朱拉和奥博克三个苏丹王统治。后来欧洲列强扩张海外殖民,吉布提被奥斯曼、阿拉伯、法国长期统治,1946年还一度沦为法国的海外领地。

时至今日,吉布提仍设有美、中、法三个国家的大型军事基地,20多个欧美国家等着排队驻军。

但如果抛开重要的战略地位,吉布提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它一年只有夏季和凉季,除了盐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资源可供开采。

吉布提不仅国土面积十分小(2.32万平方公里),其中超过9成的土地都在沙漠中,能够用来种地的区域还不到0.5%,也因此被笑称为全世界唯一一个除了海岸线以外只剩沙漠的国家。

接下来谈谈吉布提的土地有多贫瘠?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小国家,我们可以看到的极端地质和气候怪象多不胜数,最为突出的就是盐度比死海更高(世界海洋盐浓度的10倍)的阿萨尔湖。

该湖位于比海平面还低155.14米的阿法尔洼地里,它的地下和由东非大裂谷造成的巨大海沟相通,含盐浓度达到了惊人的34.8%。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阿尔法洼地这片区域所储存的盐,几乎都是来自数万年前的红海,再经过“纯天然”的50℃高温蒸发烘干。

由于土地盐分含量较高,吉布提的农业基本处于废弃状态,少数有限的耕地除了种植土豆就只剩下咖啡,其余的绿植蔬菜都得依赖外国进口或者人道援助。

而在畜牧业上,吉布提也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唯一能够拿出来说的就是当地人懂得饲养骆驼,除此以外的牛、羊、猪等家禽离满足内需还有一大段缺口。

根据世界银行给出的测算数据,吉布提的盐矿储量约在20亿吨以上,但能开采出来的大概只有1/4。

吉布提能够提供出口的商品非常稀少,除了盐以外就只剩下年捕捞量约5万吨左右的海产品。

不要问为什么数量这么少,主要因为当地人的作业工具实在太差劲了,至今仍在依赖传统的手工方式捕捞,这在欧美人的眼里简直就是暴遣天物,要知道吉布提海域可是属于海洋资源极度丰富的地区之一。

如果要是用北欧那些捕鱼技术更为发达的国家来计算,吉布提的年捕捞量最少也得翻上10倍甚至20倍。

另外,吉布提的冷链保鲜运输严重落后,所捕捞的海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没办法支持出口的,最后也只能转为特殊的内销方式(不好保鲜只能先烘烤)。

按照早前吉布提所公开的数据显示,该国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但这样的计算方式却是把大量的无业游民排除在外。吉布提的总人口数大约为81万,2010年他们的失业率是50%,虽然如今有所下降,但整体情况并不算乐观。

以首都吉布提市的查那渔市为例,当地每公斤的烤鱼最低价只卖1.5元人民币,就算是在我国价格上百的龙虾、海蟹等物价格也维持在30元上下。可即便已经这么便宜了,普通的民众还是吃不起龙虾,最多也只能吃吃便宜的烤鱼。

单从旅游资源的稀有度来看,吉布提完全匹配得上“网红”称号,毕竟这里的极端地貌世所罕见。

类似阿萨尔湖、阿尔都巴火山、朗达兴奔古瓦莱瀑布、塔朱拉海上乐园等旅游景点还是极为出名的。另外这里原是法国的海外领地,因此当地建筑绝大部分都采用了法式风格,上层社会也以法式文化习俗为傲。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吉布提的旅馆数量很少,注册在籍的只有9家,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全国上下也只有2000多人,想来这旅游还是得多靠自己。

想了解更多的精彩内容,那就请你动动小手点个关注,用风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社会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