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孩子)你诺诺睡睡,阿妈克(去)赶街街,买给你小花糖糖……”这首童谣在施甸耳熟能详、流传甚广,陪伴着一代又一代施甸人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而童谣里的米花糖更是甜了一代代施甸人的心,也成为了他们抹不去的乡愁印记。

米花糖里如珍珠般的米花,一颗挨着一颗犹如一个个抱在一起的胖娃娃,被做糖师傅用粘糖紧紧捏到一起,成了圆圆的米花糖,像极了一大家子人团圆时抱在一起的景象。勤劳智慧的做糖师傅总会在圆圆的米花糖上粘上“吉祥如意”“花开富贵”“金玉满堂”“家和万事兴”“恭喜发财”等五颜六色的字样,这更是让米花糖的外观看起来喜庆又漂亮。

施甸米花糖素以“甜如蜜、脆如笋、香如花”而闻名。当米花糖进入口中时,它的香味喷薄而出,幸福的味道在舌尖流淌,瞬间征服你的味蕾,犹如灵丹妙药一般,吃一次就会永远地记住它。每逢过年,大人们总会到集市上买些米花糖带给孩子和老人。米花糖老少皆宜,入口即化,香脆无比!

米花糖的特色可不上这些,施甸人之所以这么喜欢它,不单单是因为它外观诱人、口感独特,更因为在施甸人心中,米花糖不止有一个华丽的外表,其意义也很独特。过年时,在家中堂屋里摆上两个米花糖,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日子红红火火,尤其是农历小年这天,在施甸农村,米花糖是必不可少的美味。一早上街买两个米花糖放入两个大碗中,摆在灶头,把煮好的汤圆放在旁边,嘴里念念有词,相当于贡灶。懂事的小孩总会在一边静静等着大人贡完灶,然后再接过心仪已久的米花糖开心品尝;而调皮的小孩就总是猴急地催促大人,还时不时趁大人不注意,用浸了水的手去摸一把米花糖,再把粘到了糖的手指放到嘴里吮吸。大人逮到了,难免挨上一巴掌。

家住施甸县大竹蓬社区村民委员会清平村二组的做糖师傅段卫,平时和妻子都在外打工。每逢过年,他们夫妻二人都要提前请假回家帮助年迈的父母亲做米花糖。做米花糖是他家祖上传承下来的手艺,传到他这一辈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见到段卫时,他正和妻子用五颜六色的“阴米”在米花糖上贴字。

“从我记事开始,就跟着奶奶和父母做米花糖。听我奶奶说,从她爹妈就开始做这门手艺了。到了我奶奶自己做不动时,我爹妈又继承,现在我爹妈又快做不动了,我们又来继承。这样代代算下来,我家做米花糖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段卫自豪地介绍着。段卫说,自己也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继续做。或许他家这一代代传承的不单是手艺,更多的是施甸人心中的那抹乡愁。如果有一天做米花糖这门手艺失传了,那我们就找不到童年的乐趣与心中的乡愁了。

又到过年了!忆往昔,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小轿车,饮食生活从“一碗米饭两片肉”到餐桌上各种珍馐佳肴。生活日趋便利,物质越来越丰富,然而,穿越记忆时光,年味依旧没变。对于施甸人来说,年味依旧是那块甜甜的米花糖,那块传承着亲情和家风的米花糖。昔日的年味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化作一缕乡愁,飘进一代代施甸人心中,烙进骨髓,成为抹不掉的印记。

段晓波、杨磊、段茸茸、胡正飞

编审:王灿

责任编辑:施媛媛 冉懦珲

电话:0875-2203983

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