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字伯符,英武如其父孙坚,而且一表人才,是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江东人称孙郎。吴郡太守许贡曾上书朝廷的时候,说“孙策骁勇,与项籍似”,所以人又称孙策为“小霸王”。孙策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意气用事,喜欢杀人。一言不合拿刀上去就杀,为此其部下多劝诫孙策,这样树敌太多,早晚会死在刺客之手。

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公元200年5月5日),江东小霸王殒命。其死因就是孙策前几日遭到仇人的刺杀,伤其面目,完全可以治好,但需要静养百日。然而孙策却照镜子,照完,便对身旁的人说:“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我的脸都成这样了,怎么建功立业。说完大吼一声,结果伤口破裂,流血不止,当夜身亡,时年二十六岁,这真是死要面子。所以,长得俊的人,漂亮也可能是累赘。

孙策一生纵横天下,却在霸业蒸蒸日上时身亡。

其死后,江东将传位给谁呢,为什么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孙权呢?

一,长子孙绍太小。

孙策长子孙绍生卒不详,史记没有记载其出生年月,我们从孙策死的年龄可以推断,长子孙绍年龄并不大。如果年龄在十四五以上,就应该跟随父亲到前线打仗,可以并没有看孙绍跟随孙策的影子。而当时的江东并不平静,孙策刚刚统一江东没有多久就死了,这样的条件下,根本不允许传位给幼子。

局势不稳定,说不定长子孙绍还没有坐上位子就会被人所杀。果不然,孙策死后,没有多久,就有孙氏宗室爆发了孙静(孙坚之弟)之乱,幸得孙权用武力征服,可想而知如果传位给自己年幼的长子,其结局会是什么样。

二,孙策认为其江东基业需要守成。

孙策在临终之前,找来张昭等人,对他们说道:“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然后把孙权叫过来,把印绶给他戴上,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句话就说得很明白,冲锋打仗孙权不如我,但治理江东,我就不如孙权了。

在孙策的心里,以武力打江山,自己已经完成使命,接下来需要,怎么依靠现有政治资源和军事力量,来维护住江东现有的利益。所以孙策没有选择像自己的孙翊,而选择不像自己的孙权。为的就是守成江东。

三,孙权有政治、军事基础。

孙权一直跟随孙策身边建功业,所有孙策身边的文臣张昭、张紘对孙权比较熟悉,武将同周瑜、太史兹等也都服从孙权的调遣。孙权当时在江东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样的话,在孙策死后,孙氏不会让权力旁落。要知道天下形势,曹操正挟天子以令诸侯准备南望,江东之地还有刘表、黄祖之仇敌虎视眈眈。此时江东政权如果不能交接给一个强有力的人手中,那么带给整个孙氏集团将覆没之灾。

壮志未酬、父仇未报,年轻的孙策留下无尽的遗憾而去,也留下江东末称基业付于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末休”,处在漩涡中心20岁少年孙权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事业,甚至连一代枭雄曹操都感叹道:“生子当孙仲谋”。

孙权在江东一改打打杀杀的局面,不分出身挖掘各种人才,许多过江避难人士如鲁肃、诸葛瑾、步陟、薛综等都得到了重用,而江东吴郡四大家族顾、陆、朱、张也都支持孙权。开启了江东稳步向前的局势,真如孙策所言 “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不负此言,看来孙策传位给孙权是最正确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