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各级首长在部署时都反复强调:避免打击溃战,力争歼敌一个建制部队(师或旅或团)!

这是符合当时敌我形势做出的务实态度。

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1946年9月16日,中央首长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做出了明确指示和详细说明。

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是我军从建军起就有的优良传统,并不是解放战争时才提出的。

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中,尽管我军也曾抓住时机,以伏击方式打过一些歼灭战。不过,总体上,我军当时以分散的游击战为主,歼灭战并非常态。

解放战争爆发时,我解放区、野战军都已经发展壮大,具备了打歼灭战的条件。

但是,由于敌人兵力、火力仍然占据优势,我军一次不可能吃下太多敌人,所以,特别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

歼敌一部,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以东北战场为例。

1946年10月25日,东北民主联军在《关于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个团的战术指示》中指出:歼敌一部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敌人如果要保持集中兵力,就只能占领主要点。

如果敌人只占领主要点,我军能占领广大兵源、粮源区,就仍然可以对占据主要据点的敌人形成战略包围,占据主动。

所以,敌人必然要分兵来占领各个次要点。

因此,歼敌一部,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否则,敌人占据次要点,控制广大粮源、兵源区域,我军将会非常困难。

同时,歼敌一部,也非常有可能。

因为,不论是在南满还是北满,我军都有足够的力量组织起6-9倍的兵力歼敌一个团!(这里的比例只是东北战场,在其他战场,比例可能低一些)

既有必要,又有可能,那为什么不这么作呢?

歼敌一部,最利于壮大我军实力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获得有经验战士和良好武器的主要渠道仍然是缴俘。

当时,由于敌人火力强大,我军在打垮敌人的作战中,往往要付出相当代价。

如果只是打垮敌人却不能歼灭敌人,让敌人成建制逃走了,那么,我军就不能大量抓俘虏,大量缴获装备,那么,胜仗很可能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不划算。

只有歼灭一部,才可能缴获敌人的良好武器,教育、吸收俘虏,壮大我军。

歼敌一部,对敌人的打击远大于伤敌十部

敌人兵力强大、装备优良,但是,却没有现代化的军事体系。

敌人的先进装备虽先进,但主要依赖外援;敌人的兵力虽多,但其主要骨干,来自大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的老本。

因此,敌人虽强,但编制、训练新部队的周期长、能力弱。

如果只是打击溃战,敌人保存了重武器和指挥骨干,通过补充新兵等手段,很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恢复战斗力。

如果是歼灭战,那么,歼灭敌人一个团,敌人就少一个团,歼灭敌人一个旅,敌人就少一个旅,很难补充!

所以,在战役层面,每当我军歼敌人一部后,战场态势都会发生极大改变。

在战略层面,解放战争时期,首长下达给各个野战军的阶段性任务,多是以歼敌几个旅、几个团为“指标”。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针对新的形势,务实地调整了打法,进一步发展了歼灭战思想,使“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方针得到落实,使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

将来,战场、对手都可能具有新的特点,打法可能又会有不同。

不过,只要保持务实的态度,我们依然能够继续胜利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