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评价,高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 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国藩的出身和天赋都很普通,却最终成为晚清中兴第一人。

《曾国藩家书》记载了曾国藩从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长达30年的文治武功,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成长经历,更重要的是记录了曾国藩的家风家教。这些家书都是记录的日常琐事,但是却包含曾国藩的所思所想,包含了其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子侄等家人的脉脉亲情,将家庭教育融入家书的字里行间,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滋养效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孩子们从咿呀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家风,有什么样的家教家风,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曾氏家族是侯门大族,100多年来未见有纨绔子弟,其后人人才辈出,在艺术、科学、政治、教育等领域的成就不胜枚举。曾国藩家教家风重点体现在:治家、治学、进德、修业等方面。

一、治家

曾国藩用几组字概括了家风家教理念。

八宝:考、宝、早、扫、书、蔬、鱼、猪。来源于曾国藩祖父星冈公。

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四字诀:勤、俭、孝、友。

五箴:一曰立志,二曰居敬,三曰主静,四曰谨言,五曰有恒。

耕读:他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曾国藩金榜题名入选翰林后,他的爷爷曾玉屏冷静地告诫他的父亲曾麟书:“宽一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曾国藩的父亲曾自撰一联说:“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可见曾国藩的长辈对耕读文化的重视程度及对曾国藩后来产生的影响有多深。

二、治学

读书:曾国藩勉励儿子:“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惜年老眼蒙,无甚长进。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晚年又说:吾这一生无一日不读书。

方法:读书做学问要讲究方法。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给儿子的信中写道:“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内容: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阿兄数千里外教尔,仅此一语耳。

有恒: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三、进德

孝友:曾国藩非常重视子女的品德培养,给曾纪鸿的家书中讲道:“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

勤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夜曾国藩给儿子写信:“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他说:“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勤劳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望夫人教训儿孙妇女,常常作家中无官之想,时时有谦恭省俭之意,则福泽悠久,余心大慰矣。”

勤敬: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车马,长其骄惰之气。一次姑息,二次三次姑息,以后骄惯则难改,不可不慎。他要求家属不要有官家风味。“莫作代代做官之想,须作代代做士民之想。”

四、修业

立志: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功课:曾家小女儿曾纪芬结婚时,曾国藩在女儿的嫁妆准备了“功课单”: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巳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中饭后,做针线刺绣之类(细工),酉刻(过二更后),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

坚毅: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得众:曾国藩认为“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