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饼(采广军)

白洋淀古称西淀,是143个淀泊的总称,纳潴龙河、唐河、府河、萍河等九河之水汇聚成淀,有“九河下梢”之称。

端村地处白洋淀边,三面环水,村子正南就是白洋淀正淀。在众多的淀泊中,白洋淀面积最大,汪洋浩淼势连天际。

白洋淀古为战国燕赵、宋辽边界,争战不断。白洋淀水系发达,旧时航运可以直通天津、北京、保定。而端村是内河航运的水陆中转码头,从天津卫往返保定府的货船都要在这里靠岸停泊,船工和客商经常上岸采购一些生活用品。从而带动了端村的经济发展,当时街面上商铺林立。

该村建于明代,是依四门堤而建。最初叫做“段村”,因百姓在大堤上分十三段居住而得名。

四门堤,古称南堤,始建于秦代,经历宋、明、清历代修筑至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基本成形。经安新,高阳,蠡县,清苑四县,全长115.9公里。因雍正六年(1728年)在南堤上修建太平庄闸、寨南龙头闸、淀头闸、端村闸,四闸形如四门而得名四门堤。

自燕王扫北,明王朝为补充白洋淀人口,于永乐年间(1403年)在官府的主持下,南方大批移民云集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组织迁移进淀。同年,又有古北口小兴州大批移民迁入,挖沟造田,并以渔耕劳作为主。

清乾隆年间,皇帝南巡在端村白洋淀畔修建行宫,行宫外修建了一座亭台,亲题匾额”问源亭”。并以白洋淀水之端,取祥瑞之意,将村子命名为“端村”。

端村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在抗日战争期间涌现出许多抗日英雄。刘萍就是其中之一。

刘萍,原名刘国华,端村中后街人,父亲刘茂斋,是一位非常知明理的贫苦农民,育有两子三女。(刘母当时因得知刘萍牺牲的噩耗加上长女也在当年病逝,老人家因受不了失去一儿一女的双重打击,精神有所失常)。

刘萍二弟刘振民,原名刘国达,受大哥刘萍的影响二弟刘振民早期也参加了抗日组织,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工作(现已故)。

刘萍从小就饱尝了饥寒交迫穷苦人做牛做马的生活,因此小时候学习非常刻苦,提前一年完成了小学学业。1932年,考入新安乡村师范学校。在共产党员罗玉川同志的帮助和引导下,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籍,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193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安新城北于庄村以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刘萍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安新组建了青年锄奸队,白天下课后侦查敌情晚上行动。后来刘萍被选为县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和抗日联合会主任。

1938年7月,上级党委派刘萍、宋齐罗、赵敬、刘化南等20余人的工作团,到徐水路东(平汉铁路东)进行发展工作,建立党组织。同时中共安新县委任命刘化南为中共徐水路东区委书记,刘萍为路东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在防陵、小因、四迪城,白天他们钻芦苇荡,晚上去各村开展抗日工作。

经过四五个月的发展工作,人民群众抗日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建立了农村党支部30多个,发展党员120多名。组建起来了的一支抗日武装,经常到白洋淀水区一带整训。

1939年3月日军强化治安,对徐水西部山区与平原交界处开挖一百多华里封锁沟,修建据点多处,抗日斗争形势严峻。日军对我根据地进行秋季大扫荡。刘萍领导广大军民开展游击战争,破坏交通,袭扰据点,牵制日伪军扫荡。

经冀中地委批准建立中共徐水县路东委员会,书记刘化南、委员刘萍、毛中、徐荫扑,并建立4个区委。1940年徐水县路东路西抗日民主政府合并,刘萍任县长。

抗日战争进入到1939年下半年后,华北日军加紧了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围剿,在军事进攻的同时,还推行了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这样一来,我抗日根据地不断遭到压缩和分割,严重限制了我军的机动能力。

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集中了105个团,于1940年8月下旬上演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这次大战的主要任务是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

据战后统计,在这场为期三个半月的大战中,我军和日寇进行了大小1824次战斗,毙敌20645人。同时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华北日军的交通和通信一时陷入了瘫痪状态。

1941年9月,日本华北方面为报复之前的大战失败,派遣军司令长官冈村宁次调动十万日军,深入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削减中国八路军的抗日力量,以及给中国人民的心灵造成重大摧残。

这一年的9月23日,日军集结所有兵力兵分三路 ,对我华北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规模扫荡,敌寇来势凶猛。八路军一分区下属的“易满徐定”(易县、满城、徐水、定兴)四县党政机关迅速向路西的分区主力靠拢,转移到狼牙山一带。

这次给日军带路围剿一分区主力的是叛徒赵玉昆。赵玉昆,易县人,土匪出身。抗日战争爆发后,被八路军收编,赵玉昆的人马编入了一分区部队,改编为五支队。委任他为五支队司令,八路军是为诚心诚意争取他,希望他改邪归正。

但是赵玉昆匪性不改,1940年3月带着少数几人叛变投敌了。五支队的成员,大多是拥护共产党八路军要求抗日的,多数没跟赵玉昆走。赵玉昆投敌后在定兴一带为非作歹,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落入人民法网,得到了人民的审判。

因叛徒赵玉昆掌握着冀察晋边区根据地的大量机密,加之他又是易县本地人,对我边区根据地造成了很大危害。

为了讨好日本侵略者,消灭八路军一分区主力,赵玉昆在1941年9月24日拂晓,带领日本鬼子进攻狼牙山。当时七连经过顽强抵抗,转移了日军注意,使日军以为七连是八路军一分区的主力,在战斗中丧失了五百多名日伪军。

9月25日,七连最后留下六班掩护,为了争取主力和群众撤退的时间,这个班将日军主力引向狼牙山主峰棋盘陀,掩护了分区主力和四县党政机关的顺利转移。这四个县委、县政府及县大队当中的三个,易县、满城、定兴都安然无恙,只有徐水县委、县政府及县大队武装出事了。

1941年9月25日,在一团第七连第六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壮士掩护下从狼牙山脱险后的徐水县委、县政府、县大队,经满城县又转移回到徐水根据地。

10月12日,县委将县大队活动在路西的一个排和大队后勤人员等六十多人调到小康庄,又将五十多名县、区干部调到碾子峪,再加上区小队干部战士共计集中了一百三十多人,被进山扫荡的五千多日伪军包围。10月13日拂晓,敌人从西向东展开拉网式进攻,把县机关驻地围在中心,并逐步缩围,最后集中到陈庄南山坡上。

在突围战斗中,干部战士虽冒枪林弹雨奋勇冲杀,毙敌众多,但终因寡不敌众,我方人员大部牺牲,损失惨重。县大队队长孙光和机关干部辛力壮同志壮烈牺牲,机关干部李正直同志身负重伤,开枪自杀,以身殉国。

战斗中县委书记刘化南左腿受伤咬紧牙关,强忍疼痛,掩护突围。战士要背他撤退,刘化南见情况紧急,命令道:“赶快突围,不要管我!”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刘萍带领干部战士两次突围未成,左臂和左腿多处受伤,本想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自己的生命,忽发现逼近自己的日军中有一军官,即调转枪口将其击毙,刘萍因弹尽伤重被俘。鬼子头目为了在刘萍身上大做文章,决定把他押送徐水城。

敌人押着刘萍路过釜山时,刘萍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感到格外地亲,他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敌人见他停下,问他想干什么?刘萍想到此去不能再返回,说想喝根据地最后一碗水。敌人为了讨好刘萍,答应了他。刘萍端过水来一饮而尽。

刘萍被押送到了徐水城,刚一踏进徐水城,刘萍就立即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他边走边喊:“我是徐水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刘萍,老乡们!我们要团结起来打日本,鬼子的日子长不了啦,抗战一定会胜利的……”

这气吞山河的声音,震动了整个徐水城。围观的老百姓不住地赞叹:“嘿!咱们的县长真有骨气!”相反,这声音把敌人吓得胆战心惊,丧魂落魄,慌忙把刘萍押到伪县公署。

阴险狡猾的伪县长丁克强,得知抓住了刘萍,如获至宝。他亲自出马,大献殷勤,企图软化诱降刘萍。先是给他准备了一间舒适的房子,然后,走到刘萍身边献殷勤地说:“哎呀!老同学对不起,让你受苦了!请不要见怪吆。”

伪县长丁克强说着话手里端着碗茶水给刘萍喝。“我没有你这个没骨气的败类同学”。刘萍一口拒绝。伪县长丁克强接着又说:“那你为什么在釜山喝水?”

刘萍坚定地回答:“釜山的水,是人民的水,那里的水是甜的。这里被你们这些汉奸、走狗们霸占着,这里的水再甜也被你们弄脏了!”说着,把茶碗抢过来摔了个粉碎。

伪县长丁克强又对刘萍嘻皮笑脸的说:“老同学,不要生气嘛,看看你是县长,我也是县长、你看我吃喝穿戴多么如意,多么风光。可是你破衣烂衫,一个小钱儿不挣,跟着穷棒子们还干个什么劲。”

刘萍反驳说:“咱俩这县长可是不一样,你没有资格和我比,我这个县长是人民选出来的。你这个县长是卖国求荣,认贼作父的汉奸县长,你太不知羞耻了。我这个县长死了以后,老百姓会记得我的。你这个县长是骂名千载,遗臭万年的走狗汗奸。”

伪县长劝降不成,凶相毕露,把刘萍关进了监狱。第一次审讯,是在被俘后的第三天进行的,日本顾问,特务机关和伪组织的所有人员,还有许多伪军也参加了。他们都以好奇的心,看看这一个边区的县长,看看他们久已闻名的刘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刘萍从容对敌,面不改色。他昂首挺胸,站在中间的一个高凳上,双眼射出仇恨的烈火,怒视着围在他四周的敌人,看上去根本不像敌人在审问刘萍,倒是刘萍在审问那些像丧家犬一样的汗奸走狗。

面对刘萍的凛然正义,敌人恼羞成怒,对他进行严刑审讯。他从容应对,坚强不屈,痛斥敌人:“你们这群汉奸、走狗,日本人侵略中国,你们不但不抗日,还支持日本人打中国人,你们真是民族的败类,总有一天,人民会来消灭你们的,你们的末日快到了。”

刘萍面对敌人的劝降和严刑审讯,始终大义凛然,敌人从他那里得到的只有痛斥。

在敌人监狱里十一天中,刘萍拒医绝食,没有吃敌人一口饭,没有喝敌人一滴水。1941年10月24日,他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位抗日英雄,1962年11月18日,中共徐水县委员会、徐水县人民政府为刘萍烈士墓树碑。1983年刘萍烈士墓迁往保定烈士陵园,纪念碑迁至徐水县陈庄烈士陵园。刘萍,被收录在由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自“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揭开局部抗战的序幕,到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中国军民在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英勇抵抗,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太行山下埋忠骨,白洋淀畔出英雄!刘萍烈士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崇高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注:本文得到了刘萍烈士亲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感谢刘萍烈士侄女刘女士以及烈士外甥采老五先生。

作者黄金饼(采广军)雄安新区安新县人,农民,城乡客运司机,文学爱好者,安新县作协会员,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多篇。

推荐编辑:邸章锁/李勋修《青烟威文学创作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