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起義後,各處紛紛響應,形勢發展極好。

可是,接下來,陳勝的幾個動作,使自己衆叛親離,最後死於自己的車伕之手。

自稱王,示天下以私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振臂一呼,各處民衆紛紛“斬木爲兵,揭竿爲旗”,響應起義軍。

不到一個月,起義軍就發展到數萬人,並攻佔了重鎮陳。

陳地的三老、豪傑雲集一起,認爲陳勝“功宜爲王”。

儘管有人指出:這樣會示天下以私心,應立六國之後,但陳勝猶豫後,仍稱王立國,建號“張楚”。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最有組織性和號召力的,仍然是舊貴族。

陳勝原本深知此點。因此,起義之初,他拿出扶蘇、項梁的名號來,“從民欲”。

可是,或許是被勝利衝昏頭腦,陳勝還是選擇了自立爲王。

如此,他與要求復辟的六國殘餘劃清界限,使自己陷入孤立。

不僅如此,由於起義軍多六國故人,他們對故國懷有特殊情感,這也爲後來起義軍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當然,這隻能算一個“高級錯誤”,畢竟,陳勝是先行者、探索者,他沒有那麼多經驗可以吸取。

但是,隨後,陳勝又犯下了一些低級錯誤。

濫殺失人心

陳勝稱王前,曾經派葛嬰向東發展。葛嬰到東城時,立了原魯國貴族爲楚王。

葛嬰得知陳勝稱王的消息後,主動殺調其立的楚王,表示擁護陳勝。

但是,陳勝還是殺掉了葛嬰。

葛嬰的這支起義軍失去領導,被削弱不說,陳勝的濫殺更是引起了將領們的恐慌。

這還不算完,陳勝稱王后,不親自率軍作戰,在宮中發號施令,任用朱房等酷吏,“以苛察爲忠”,疏遠將領,“諸將以其故不親附”。

一邊是“諸將以其故不親附”,一邊是各諸侯舊貴族對起義軍將領的拉攏,衆將與陳勝之間的關係漸漸微妙。

很快,分裂發生了。

分裂1:復辟、獨立。

陳勝將起義軍派往7個方向。

吳廣率主力攻滎陽,周文繞過滎陽入關,宋留攻略南陽入武關迂迴咸陽,武臣率張耳、陳餘攻略趙地,周市攻略魏地,鄧宗攻略九江郡,召平攻略廣陵。

其中,前3路是西攻秦,後4路是攻六國故地。

分裂,開始了。

武臣很快攻取了趙地。

陳勝要求武臣“急引兵西擊秦”,會合周文,一起滅秦。

可是,武臣自立爲趙王。

陳勝承認,要求他儘快攻秦。

大家都是王,憑什麼聽你的?武臣不搭理,派韓廣攻略燕地。

韓廣攻略燕地後,也稱燕王,也自立了!

同樣,周市在攻略魏地後,也立魏咎爲王,自爲魏相,獨立了!

倒是攻略九江郡、廣陵的部隊忠於陳勝,但他們一直沒打出什麼名堂,自顧不暇。

如此,起義軍發生了大分裂,爲諸侯殘餘做了嫁衣裳。

分裂2:不相協調,被各個擊破

攻秦的三路,倒是打得很認真。

但是,這三路,彼此各行其是,互不協調。

大秦緊急徵發驪山囚徒,挫敗周文後,因力量不足,作了休整、調整。

此時,吳廣、宋留該幹啥還幹啥,並沒有支援周文。

章邯調整完畢後,擊敗周文、滎陽起義軍(吳廣被手下殺),各個擊破!

此時,陳勝的又一個舉動,使衆將寒心。

吳廣的部下田藏假傳陳勝的命令殺了吳廣。

陳勝得報後,不加追究,反而任命田臧爲上將軍!

這不由得令人猜測:殺吳廣,是不是陳勝的意思?

吳廣尚且得到如此待遇,其他將領又怎能心安呢?

如此,起義軍人心寒了!

繼續自殘,直到崩潰

章邯消滅吳广部後,兵鋒直指陳勝所在的陳。

陳勝派大將鄧說前去抵抗,失敗。

章邯兵盛,鄧說失敗,本屬正常。

可是,陳勝焦躁憤怒,殺了鄧說。

殺鄧說後,陳勝只有派出上柱國,本是文臣的蔡賜出戰。

武將打不過,文臣何能爲?沒有懸念,再敗!

這個時候,陳勝身邊只剩下城西的張賀軍了。

才親率軍出戰。

再敗,張賀戰死。

如此,陳勝的手下大將或死或散,已成孤家寡人。

在撤往城父時,陳勝被車伕莊賈所殺。

陳勝有魄力,但其統治才能與古之創業帝王確實還有差距。

有魄力,率先發起反秦起義,一時風起雲湧,迅速發展壯大。

可是,統治才能不足,龐大的隊伍不斷分裂,將士逐漸離心,最後成了孤家寡人,爲車伕所殺。

作爲第一位農民起義領袖,他可借鑑的經驗教訓確實不多,對他的失誤,不必過於苛責。

而他“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精神,永遠激勵着後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