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之戰,是一場硬碰硬的精兵對決。

李自成的農民軍戰鬥力是不錯的。不過,無論戰略、戰術,還是部隊技能、裝備都不及清軍。

戰前形勢

山海關之戰後,李自成在河北立不住腳,退回了陝西根據地。

儘管在山海關之戰中損失慘重,但李自成的實力仍然很強。

就地盤而言,清軍控制了河北、山東大部,李自成佔據了陝西、山西、甘肅、河南大部。

就兵力而言,而清軍,加上吳三桂部,總共不過10餘萬,李自成軍的兵力實在太虛(有言百萬者),說不清楚具體數據,但遠多於清軍是無疑的。

就形勢而言,李自成東有黃河、潼關天險,又佔據山西大部,進可攻,退可守。

因此,回到西安不久,李自成就集結兵力,發起了大規模反擊。

李自成的企圖是:“先恢剿寧武、代州、大同、宣府等處,後赴北京、山海,剿除遼左”。

面對李自成的猛烈進攻(尤其是懷慶之戰),清軍意識到其主要對手是李自成軍,遂改變原先兵分兩路,同時進攻農民軍、南明的方略,集中兵力,先打李自成。

大戰,一觸即發。

戰略襲擊

自古以來,關中政權與河北政權對峙,要點在山西。

李自成控制山西,則可側擊河北,清軍控制山西,則可繞過潼關,渡黃河進攻關中。

因此,開戰後,雙方都把目標聚焦在山西。

李自成雖然控制了太原等要點,但是,農民軍在山西根基不穩,原先投靠農民軍的前明官僚紛紛配合清軍 反攻,因此,一番角逐後,農民軍退回了陝西。

清軍趁勢對關中發起了戰略進攻。

阿濟格率吳三桂、尚可喜等部,聯合邊外蒙古兵,從山西向陝北進攻。

李自成立刻調集大軍奔赴陝北抵抗,雙方焦灼。

此時,原本駐紮於懷慶一帶,揚言要南下進攻南明的多鐸,突然加速,直撲潼關!

由於沿途前明將領歸附清軍(政治戰的效果),因此,清軍很快就抵達了潼關附近。

潼關不容有失!

李自成立刻親率主力,趕往潼關!

潼關之戰,一觸即發!

不一樣的潼關之戰:野戰爲主!

自古以來,自河南進攻關中,潼關都是必爭之地。

一般來說,守潼關,只要守軍守住關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攻方常常無可奈何。

所以,很長時間內,潼關打仗,多是攻城戰爲主。(除非守方像安史之亂中的哥舒翰一樣,大舉出關進攻,主力被殲滅於關外)

可是,此時的潼關,與唐朝中期以前的潼關已經不太一樣了。

由於河水、植被的變化,進攻方已經可以走山路繞過潼關。

1年前,李自成正是從山路小道,出潼關之後,夾擊潼關守軍的。

同時,隨着火炮的普遍使用,守方必須阻止對手在關外建立有力陣地,否則,面對敵人架炮轟擊,再好的防禦工事也是扛不住的。

所以,如果說中唐以前的潼關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話,那麼,此時的潼關,恐怕是要“千夫當關”了,仍然堪稱天險,但防禦半徑已經大了不少。

當然,反過來說,如果攻城方無法建立有利火炮陣地,任由守方發揮火力,其攻城難度比過去還要大得多。

銃炮火藥,動以鉅萬計。——《流寇志》(形容農民軍的火器)

所以,潼關之戰的勝負關鍵,在清軍是否能在關外控制險要,構築有利陣地!

潼關下的決戰,是一場硬碰硬的野戰!

圖賴的猛擊

清軍抵達潼關時,李自成也剛抵達潼關。

李自成深知勝負關鍵,因此,令劉宗敏據山爲陣,佔據地利!

不過,由於農民軍大軍也是剛到不久,所以,陣勢未穩。

清軍先鋒抵達關外,爭分奪秒,立刻對關外大順軍發起了猛攻!

劉宗敏迎戰!

潼關關外道路起伏狹窄,此處作戰,是真正的狹路相逢勇者勝,是精兵對決!

圖賴,在明清戰爭的多次惡戰中都率少量軍隊打先鋒,是八旗軍中數一數二的猛將。

他率140騎猛烈掩殺,以一當百,斬獲甚衆。

劉宗敏戰敗,清軍控制了山外(至少是部分)險要。

如此,攻守易勢!

李自成必須儘快奪回險要,否則,清軍以鞏固陣地發炮,潼關難以抵擋!

此後,戰事的主旋律是:李自成反攻!

李自成軍的戰鬥力

李自成軍的總兵力是個謎,但精銳部隊的數據是基本靠譜的:6萬!

李自成軍,分爲兩部分:中央直屬部隊(機動部隊)和地方部隊。

中央直屬部隊,分爲五大營,總兵力6萬。(《國榷》九十九卷)

山海關之戰中,折損了不少,此時還有多少不詳。

李自成非常注重練兵。他每有空隙,則考覈騎射,從早到大黑方止。

其作戰方式是:臨陣,騎兵列爲三重,名“三堵牆”,衝殺不得返顧;如不能勝,騎兵佯敗,以步兵拒敵,騎兵繞擊敵後或側翼進行圍攻。

可以說:李自成精銳部隊是訓練有素的。

劉方亮夜襲疲敵

率先發起反擊的,是劉方亮軍。

劉方亮,是大順軍的先鋒首選。此前,大順軍渡河、闖關、衝陣時,都是他打頭陣。

劉方亮率千餘人發起了夜襲!

夜間,視線不佳,守方既不明敵軍虛實,又無法發揮射擊。

如果各營堅守,難免被敵人各個擊破。

如果大舉反擊,全營皆擾,又會在隨後的大舉決戰中疲憊不堪!

清軍頭腦冷靜,選擇了輪番上陣。

清軍從正黃、正紅、鑲白、鑲紅、鑲藍中抽調精兵,發起反擊。

其餘部隊,守住營壘。

劉方亮不敵。

“疲敵”已過,李自成親自催動大軍,發起猛攻!

李自成的拼死反擊

李自成軍攻堅套路是:晝夜三班,輪流不止。以騎兵布圍,步兵強弓,鳥銃練發,使守方不敢外視,然後逼近擊破!

李自成以劉方亮疲敵,目的就是爲了在大舉進攻時,削弱清軍機動部隊的反擊力量,對敵營完成圍困,各個擊破!

可是,清軍識破李自成企圖。

次日大戰,清軍一面堅守營壘,一面以昨夜沒有出戰的鑲黃、正藍、正白三旗兵爲野戰軍,前來反擊!

野戰對野戰,攻營對守營,雙方激戰。

李自成既無法擊破敵軍機動部隊,完成對清軍營壘的圍攻,又無法從正面擊破敵營,連番進攻,不能取勝。

潼關的陷落

隨着清軍火炮的抵達,李自成意識到:潼關已經難以堅持了。

於是,李自成離開了潼關。

沒有懸念了。

清軍以關外高地爲大炮陣地,發炮轟擊潼關,農民軍傷亡慘重。

潼關陷落!

當時,陝北方向,農民軍與阿濟格部仍在延安作戰。

但是,潼關已破,李自成知陝西已經無法堅持,遂撤離西安,丟掉了陝西根據地。

張獻忠的實力

張獻忠雖也是農民軍,過去與李自成軍也曾配合作戰,但是,此時的張獻忠,是絕對不可能配合李自成作戰的。

就在李自成與清軍大戰潼關時,一部分大順軍仍然在漢中與張獻忠作戰!

李自成與張獻忠,雙雄早已水火不容!

而且,張獻忠即便來聯合作戰,也意義不大。

如前所說,潼關之戰,是精兵對決。決定性戰場在關外狹隘地形,典型的“狹路相逢勇者”,精兵對決,數量不起決定作用。

而且,張獻忠軍的戰鬥力還不如李自成軍。

李自成軍再怎麼不濟,打左良玉還是比較輕鬆的。

而張獻忠所部,常年奈何不了左良玉,一直靠避實擊虛才發展起來的。

張獻忠帳下的李定國等人確實是良將,後來多次挫敗清軍。潼關之戰中發揮出色尼堪後來就死於李定國手下。

不過,李定國用兵以巧取勝,在南方丘陵、河網地帶如魚得水,並不適合這種硬碰硬的精兵對決。

所以,潼關之戰,張獻忠不可能幫助李自成,即便來了,意義也不大。

論精銳程度,在吳三桂降清後,中原大地,恐怕沒有軍隊是清軍對手。

不過,清軍兵力畢竟太少。

如果各勢力團結抗清,清軍即便能破潼關,可能最多也是如其女真前輩一樣,最多佔據北方,難以統一。

不過,當時,無論是張獻忠,還是史可法,甚至李自成本人,都對清軍威脅、野心估計不足。

李自成鼎盛時,以明殘餘及張獻忠爲主要對手,無視清軍威脅。

李自成與清激戰時,南明居然以爲可以借清剿大順,張獻忠也依然以大順爲主要對手。

最終,各派被清軍各個擊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