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在万众期盼中于大年初二拉开了序幕,在进行完第一场比赛,吊足观众胃口后,又让观众继续沉浸在了期待之中。从这第一场比赛的形式来看,第六季与前面几季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特别是延续了第五季的传统,拓展了身临其境题目的形式,融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增加了时政内容,增强了教育功能。从第一场比赛的内容来看,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冷了杜甫,火了“嫦娥”。前面几季比赛几乎第一场必出的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没有出现;涉及到七首课外古诗词,与“嫦娥”有关的就占了四首。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

本季第一场比赛中,从诗人来看,涉及到李白、王维的诗最多,一个“诗仙”,一个“诗佛”,这并不出所料。从诗的内容来看,与“嫦娥”有关的诗词最多,而且都是中小学课本之外的。这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在意料之外,是因为这四首诗词有点“超纲”。在意料之中,是因为我们的嫦娥探月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功,这是举国欢庆的重大事件。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去关心被冷落的杜甫了,重点来了解一下这“超纲”的四首“嫦娥”诗词。

嫦娥工程

这四首诗词集中在两个题目中,一个是“身临其境”题目:在出题人带我们观看了“嫦娥工程”火箭发射的现场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下面三首诗词中提出的问题,哪一个是我们的“嫦娥工程”能够回答的?

A、借问嫦娥月中桂,可曾凋谢洒寒蟾 B、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 C、试将杯酒问嫦娥,月殿迢迢路几何

虽然我们很多人没读过这几首诗,但这个题目并不难,因为这几个诗句的意思我们都能读懂。下面我们来了解这几句诗的出处。

嫦娥

“借问嫦娥月中桂,可曾凋谢洒寒蟾”出自明代诗人邓云霄的《落花诗》,内容如下:

落花诗三十首 其二十九

明 邓云霄

闲阶剩馥晚偷拈,错认仙人绛雪甜。欲笑床空翻入户,似怜愁坐故窥帘。

摧残眉黛芳姿减,迢递关山别恨添。借问嫦娥月中桂,可曾凋谢洒寒蟾。

嫦娥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出自宋代词人杨无咎的《点绛唇借问嫦娥》。

点绛唇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空中呈露,不坠凡花数。

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清如许,醉看歌舞,同在高寒处。

“试将杯酒问嫦娥,月殿迢迢路几何”出自明代夏元吉的诗《问嫦娥》。

嫦娥

问嫦娥

明 夏原吉

试将杯酒问嫦娥,月殿迢迢路几何。

玉斧修时谁斡运,金蟆食后孰揩磨。

明皇秋夜游来否,太白当年捉得么。

我欲乘风攀桂子,霓裳肯为舞婆娑。

个人追逐赛的另一个题目中,涉及到了关于“嫦娥”的另一句诗。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建筑,哪一项是嫦娥所居?

A、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B、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C、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这三个选项中,只有第三个选项写到的是月宫(广寒宫),是嫦娥所住的地方。“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一句出自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广寒宫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嫦娥

其实,火了“嫦娥”,就是火了我们的“嫦娥工程”,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这是我们的强国梦,是我们伟大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象征。在我们“嫦娥工程”取得巨大成功的时,我们骄傲,我们自豪。火了嫦娥,理所当然。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