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岁时被诊断为脑瘫,高中毕业后他以高出一本线4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之后继续深造,考上了苏州大学人工智能方向博士。

即便身体坐在轮椅上,李麟青的心里生长着理想的翅膀。他凭三个能动的手指研发出无障碍地图,给众多残障人士带来出行便利。通过这款“出行无障碍”地图,使用者可以查询南京、苏州、上海多地的10000多个无障碍设施、交通信息、路径规划,极大方便了残障人士出行。目前,也是我们国内唯一一家做全景无障碍地图的。

1岁时,李麟青就被确诊为脑瘫。无法站立,手指几乎只有三根能动,但他从未放弃过学习。李麟青的妈妈说,普通人好像不需要费什么劲做到的事情,对他来说要费好大的劲儿才能做到。比如说他看到一个东西,明明只差稍微一点点,其他小孩伸一下手就能拿到了,他就是够不着。李麟青手的灵活性和大家比有一定距离,书写上也受到了一些障碍。

“脑瘫分很多类型的,值得庆幸的是,我仅是小脑发育受到影响,四肢无法正常协调运动,但智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李麟青说,虽然身体方面无法和正常人一样,但这并不影响父母对他学习的重视。“当时入学还是比较困难的,小学校长见到我就不是很想收。在父母的苦苦央求下,校长答应让我到拼音班就读,类似于幼升小的衔接班,先学习一阶段试试。”

没想到这一试就成功了,当时班上孩子学拼音都挺吃力,而李麟青在测试中考了100分。出色的成绩,让李麟青得以顺利进入小学。妈妈抱着上学,同学抱着去厕所,老师背着去高考考场。20年求学路,这个曾经被很多人定性为“完了”的男孩,克服了重重困难,成了苏州大学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李麟青说,他真的是很感谢帮助过他的人,到现在印象都很深刻,考场当时是在四楼的,学校没有电梯,是考点的体育老师,背着进考场。

满足了“读万卷书”的追求后,李麟青还想要“行万里路”。然而,对他来说,这条路,阻隔重重。

正是在这一次次旅程中,李麟青意识到了无障碍导航功能,对残障人士的重要意义。李麟青说:“很多残疾人不敢出门是因为他不知道这个目的地以及到达目的地后是否方便,其实我们建设了相当大规模的无障碍设施。”

为了让更多残障人士走出“方寸之间”,2019年,李麟青开始创业,研发无障碍地图。开发无障碍地图,除了最普通的系统构成,支撑起一个导航最重要的就是收集数据。首先,李麟青选择了从地铁入手。“苏州的地铁是近几年新建起来的,它的无障碍系统相对比较完善。”于是,李麟青的创业团队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研究设计苏州地铁的无障碍路线,并将所搜寻到的数据录入到无障碍地图中,实现了苏州地铁无障碍信息的全覆盖。

为了搜集数据,他和同事们几乎跑遍了苏州的各个角落。普通轿车放不下电动轮椅,出行基本靠地铁、公交,正常半个小时路程,李麟青往往要花一个小时,甚至更长。就这样,2020年12月,全景模式无障碍地图问世了。

李麟青说他之前认识一个小哥哥,是脊髓损伤,在家里呆了很多年,“后来我和他推荐了这款软件,他成为我们这款地图的忠实粉丝,也不断为这款地图贡献数据,觉得从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影响到一些人,非常充实。”

2021年,李麟青打算上线更多功能,覆盖更多城市。无障碍地图的商业性质不会那么快得到体现,但李麟青觉得,坚持这件事情非常重要,“而且我坚信这是一个社会价值很高的项目,就觉得我要为大家去改变一些东西,这才是我们的价值观。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残障人士过得更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拓

通讯员 丁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