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科技是不是科技?釀酒師能不能成爲兩院院士?這大概是農曆辛丑牛年中國第一個全民性的問題。

特別當開市兩天股價連續下挫,特別當所涉公司名叫“貴州茅臺”,特別是其中主角還是一位49歲的女性,所有的戲劇元素終於完美交融在互聯網世界。當然,八成以上評論是負面的。

這事挺有趣。但是反過來想想,爲什麼一名女釀酒師就不能被提名院士呢?尤其,她還以自己名字命名了工作室。在講究集體主義的中國,這個從來都屬於個例。

網上流行的意見

網上現在流行的意見大致分兩種。一是模仿酒鬼醉醺醺的口吻,吹噓茅臺的神祕氣氛,並信誓旦旦地說,一個三萬億市值號稱全球第一大奢侈消費品公司,一定有神仙般的高科技;二是一臉正氣拿屠呦呦、顏寧兩位傑出女科學家得不到院士頭銜爲對比,諷刺中國的院士評比靠人情和關係。

再或者,索性搬出茅臺自家人以矛攻矛。可惜,同爲江蘇籍人士,生於1908年2月19日的秦含章先生已在前年仙逝;而1939年出生,戲稱自己職業生涯喝掉“一泳池”茅臺的季克良先生,也退隱數年了。

院士評比過程裏面有沒有人情和關係?說完全沒有,這肯定是無視“國情”乃至全球化的某種世故。但非要浮想聯翩,那就太小瞧當下的反腐高壓線,以及喫瓜羣衆眼中不揉沙的正氣凜然了。

發酵技術世界領先

說到釀酒,圈內人最先想到的當是江南大學。

作爲釀酒師搖籃的江南大學,在這個行業可謂無人不知,國內大型酒企40%的技術負責人都畢業於此。而該校創始人秦含章,更在上世紀50年代,就確定了茅臺“醬香、窖低、純甜”三種標識,又摸索出一套勾兌規律,從而規範了茅臺酒的生產工藝。

懂酒諦聯繫到江南大學現任副校長徐巖。徐說:“釀酒本身屬於羣體微生物發酵,和腸道微生物歸於同一領域,本身就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否則,怎麼可能成爲產業支撐到現在?”

此前,網友倒是有啥說啥。有人笑稱這是“醬香型科技”;有人則建議“老乾媽也來個院士”;還有人說,此事“殺傷力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太多人把不相干事情混在一起,誤導了大衆。”徐稱。“白酒的科技含量過去70多年來一直在進步,並推動整個產業從手工作坊到全面走向機械化產業化。同時,中國白酒的發酵技術在全世界所有酒裏面,只從科技角度看也是最爲負責的。至於白酒在社會中的其他功能,已是另外一種說法。”徐巖說道。

媲美四大發明

對七錢杯中那汪液體科技含量的忽視,是大衆對白酒的一種普遍的誤區。

瀘州樹清酒莊國家級品酒師宋莉表示,大衆對白酒的發展歷史缺乏深度瞭解,其實是中國人創造了酒麴,且將黴菌釀酒技術推廣到東亞地區,其重要性可與中國的四大發明媲美。“必須需要告知社會,在發酵原理上,白酒的釀造是基於複雜的釀酒微生物。”宋說。

頗有意味的是,中國著名微生物專家、中科院院士方心芳曾說:誰要是把釀酒所用的老窖池裏的微生物研究清楚,誰就可以獲得諾貝爾生物學獎。

再奉上一個真實的事件——早在1956年,周恩來總理組織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裏,白酒技術曾作爲輕工業新技術建立的項目之一,與原子彈、氫彈、火箭等並列。

另外,也得小心,萬一哪天白酒變成韓國人發明了,我們又該說些啥。

責任主編:任冠羣 主編:寒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