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科技是不是科技?酿酒师能不能成为两院院士?这大概是农历辛丑牛年中国第一个全民性的问题。

特别当开市两天股价连续下挫,特别当所涉公司名叫“贵州茅台”,特别是其中主角还是一位49岁的女性,所有的戏剧元素终于完美交融在互联网世界。当然,八成以上评论是负面的。

这事挺有趣。但是反过来想想,为什么一名女酿酒师就不能被提名院士呢?尤其,她还以自己名字命名了工作室。在讲究集体主义的中国,这个从来都属于个例。

网上流行的意见

网上现在流行的意见大致分两种。一是模仿酒鬼醉醺醺的口吻,吹嘘茅台的神秘气氛,并信誓旦旦地说,一个三万亿市值号称全球第一大奢侈消费品公司,一定有神仙般的高科技;二是一脸正气拿屠呦呦、颜宁两位杰出女科学家得不到院士头衔为对比,讽刺中国的院士评比靠人情和关系。

再或者,索性搬出茅台自家人以矛攻矛。可惜,同为江苏籍人士,生于1908年2月19日的秦含章先生已在前年仙逝;而1939年出生,戏称自己职业生涯喝掉“一泳池”茅台的季克良先生,也退隐数年了。

院士评比过程里面有没有人情和关系?说完全没有,这肯定是无视“国情”乃至全球化的某种世故。但非要浮想联翩,那就太小瞧当下的反腐高压线,以及吃瓜群众眼中不揉沙的正气凛然了。

发酵技术世界领先

说到酿酒,圈内人最先想到的当是江南大学。

作为酿酒师摇篮的江南大学,在这个行业可谓无人不知,国内大型酒企40%的技术负责人都毕业于此。而该校创始人秦含章,更在上世纪50年代,就确定了茅台“酱香、窖低、纯甜”三种标识,又摸索出一套勾兑规律,从而规范了茅台酒的生产工艺。

懂酒谛联系到江南大学现任副校长徐岩。徐说:“酿酒本身属于群体微生物发酵,和肠道微生物归于同一领域,本身就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否则,怎么可能成为产业支撑到现在?”

此前,网友倒是有啥说啥。有人笑称这是“酱香型科技”;有人则建议“老干妈也来个院士”;还有人说,此事“杀伤力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太多人把不相干事情混在一起,误导了大众。”徐称。“白酒的科技含量过去70多年来一直在进步,并推动整个产业从手工作坊到全面走向机械化产业化。同时,中国白酒的发酵技术在全世界所有酒里面,只从科技角度看也是最为负责的。至于白酒在社会中的其他功能,已是另外一种说法。”徐岩说道。

媲美四大发明

对七钱杯中那汪液体科技含量的忽视,是大众对白酒的一种普遍的误区。

泸州树清酒庄国家级品酒师宋莉表示,大众对白酒的发展历史缺乏深度了解,其实是中国人创造了酒曲,且将霉菌酿酒技术推广到东亚地区,其重要性可与中国的四大发明媲美。“必须需要告知社会,在发酵原理上,白酒的酿造是基于复杂的酿酒微生物。”宋说。

颇有意味的是,中国著名微生物专家、中科院院士方心芳曾说:谁要是把酿酒所用的老窖池里的微生物研究清楚,谁就可以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

再奉上一个真实的事件——早在1956年,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里,白酒技术曾作为轻工业新技术建立的项目之一,与原子弹、氢弹、火箭等并列。

另外,也得小心,万一哪天白酒变成韩国人发明了,我们又该说些啥。

责任主编:任冠群 主编:寒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