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理解爲什麼這樣一個在世界盃上勇奪桂冠的健將,會擁有離世後舉國默哀的殊榮,或許連馬拉多納自己也沒有想到,還曾沉浸在科比逝世悲痛中的他,便跟隨着一同去了。

這一切都還要從1982年說起。

阿根廷在爆發馬島戰爭之前,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接受的都是由軍政府獨裁統治。那個時候的阿根廷國內矛盾重重,通貨膨脹、經濟蕭條、上萬名工人集體罷工,國內形勢一片混亂。阿根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那種看不到未來的迷茫,幾乎讓每一個人都喘不過氣,只剩下日復一日地喫飽飯這唯一的需求,自然對國家做不出什麼貢獻。

底層人民生活艱苦,也免不了要怪罪于軍政府,也是在這時,當局最高統領加爾鐵裏宣佈要收復已是英國殖民地的馬爾維納斯羣島,似乎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轉換人民羣衆的輿論導向。

在這一消息發佈出去後,全國沸騰了。羣衆們的愛國情懷奮起,在參軍數量上也與日遞增,大家都想要肩負着深受復興重託的使命去爲國家爭光,也是因爲這樣,昔日獨裁專政的總統頓時成了那個挽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大英雄。

可事實並非如此。儘管敵軍英國在經歷二戰之後元氣大傷,在行軍裝備上也略顯寒酸,但是在對於不可侵犯的領域上也是保持着當仁不讓的姿態的。在戰鬥中,英國主打海軍和空軍,而這對於僅在空軍方面略勝一籌的阿根廷來說是致命的!且阿根廷不同於英美法的北約陣營,單打獨鬥的阿根廷勢單力薄也在所難免。所以可想而知,阿根廷在這場軍事戰爭中真的被打傻了!這是加爾鐵裏缺乏軍事戰略不成熟的代價,更是整個阿根廷民族的恥辱。

原本就萎靡不振的國內形勢變得愈發不堪一擊,而羣衆內心的吶喊和憤怒卻也只得嚥進肚子裏,他們知道和歐洲國家之間的差距,那些可能是他們花費幾個世紀都追趕不上的巨人。在阿根廷人民信心全面崩盤的同時,經濟更是一落千丈。

而在4年後的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上,阿根廷球隊共進13球,奪得了冠軍,這一次,阿根廷讓世界看到了他們。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橫空出世,接連5次進球5次助攻,就像是一隻颯爽矯健的潘帕斯雄鷹,馳騁在這個裹挾着民族希望的球場上,用以一敵百這個詞來形容他也都不爲過。

馬拉多納知道,他身上揹負的不只是體育競技的榮辱,更是整個阿根廷的靈魂。踩在阿斯泰克足球場凹凸不平的草皮上,在距離球門68米之前,連過五個比他身強力壯的英國人,羞辱一般的,馬拉多納頓時成爲英國人眼中的魔鬼。但,他卻是阿根廷的驕傲,這個承載着民族精神寄託的男人,終於在此刻一雪前恥了。

從此阿根廷人知道了,他們即使在經濟上趕超不了歐美國家,但是他們還有足球,他們仍然還有動力去生活,去獲得快樂。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馬拉多納,是他點燃了一整個時代的信念,他就是那不可超越的神。

很多年後,馬拉多納在自傳裏回憶:"就像是在復仇一樣的,我們從馬島的陰影中又重新站立了起來。接受賽前採訪時我們還說着足球和政治是沒有關聯的,但那是騙人的,我們滿腦子都想的是復仇!"

在中國,人們總是會親切地稱馬拉多納爲"老馬",對於馬島戰爭中阿根廷所受的傷痛,沒有哪個國家會比中國更懂,也只有在同樣經歷過民族壓迫與鬥爭的歷史潮流之後,才能夠擁有更加團結一心的民族凝聚力以便蓄勢待發,而這個稱呼似乎也代表着兩個民族之間的感同身受,讓人頗感親切。

馬拉多納能夠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和他持之以恆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馬拉多納3歲時就開始接觸足球,其實也並不是先天就對足球感興趣,因爲馬拉多納出生在一個貧民窟,那個時候一家十口的生活來源全靠他父親一人苦撐,而那個時候他們小孩子的玩具就只有足球而已,每天圍着它跑來跑去就成了他們唯一的樂趣。儘管馬拉多納的身材矮小,但是論速度論技術,也確實是個可塑之才。從那個時候開始,每一個看過他踢球的人無一不稱讚他就是那個爲足球而生的天才,他那一雙寬厚的腳掌,更是給教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於馬拉多納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用腳顛的,隨處可見的一個瓶子、一個蘋果、一個紙團,好像任何東西到了他腳上都被附上了魔法一樣。1975年,15歲的馬拉多納在完成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次比正式比賽之後,便籤約在了阿根廷青年人隊。1977年9月,馬拉多納便率領阿根廷隊獲得了世界青年足球錦標賽的冠軍。

1981年,馬拉多納更是以100萬美金的身價加盟在了博卡青年隊,自此之後球場生涯一路開掛,所向披靡。1984年7月,馬拉多納更是以750萬美金的轉會費加入到了意大利那不勒斯隊。而後,在1997年10月29日,他正式宣佈退役。

縱觀馬拉多納長達二十多年的足球生涯,不禁讓人肅然起敬。他爲阿根廷帶來的無上榮耀,足以讓阿根廷乃至世界銘記着。

但是伴隨着退役而來的,並不是安享晚年的那種幸福生活,他經歷了多次患病,最嚴重的時候還曾出現過心臟驟停的跡象,後又因胃出血住院治療了一段時間。

按照正常人的邏輯來看,一個人如果能夠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話,應該是會讓身體素質變得更好纔對,可導致馬拉多納變得如此脆弱的罪魁禍首卻是那該死的毒品。

據馬拉多納接受採訪時的談話推斷,其實從1983年開始他就已經沾染上了毒品。1991年一場意甲聯賽賽後的例行尿檢中,被檢測出了可卡因成分,而此時的馬拉多納,早已在毒品裏迷失多年,之後他被宣佈停賽15個月。在1994年的美國世界盃上,馬拉多納又在賽後被檢測出服用了興奮劑,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場世界盃比賽,卻被生生毀在了自己手裏。

遭遇職業運動生涯的滑鐵盧之後,便是跌入萬丈深淵。每一個阿根廷人心裏的那個神,似是要失去了光環,或許民族之魂也會被動搖,而這一切的一切,馬拉多納難辭其咎。

馬拉多納之後也是爲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因吸毒、嗜酒、生活不規律等問題導致身體產生疾病性發胖,那個時候幾乎切除了他將近百分之90的胃,之後便是長期的戒毒生活:每天堅持早晨9點起牀,只喫富含有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填飽肚子,還可以整日參與錄製當時熱播的電視臺節目,一切好像都回到了最初的那個起點。

而這一切的好轉,還要多虧自始至終都陪伴在馬拉多納身邊,悉心照料他的妻子--克勞迪婭。這個他曾在自傳裏花了整整13章節用來講述的女人,確是馬拉多納後半生真正的救贖。

他們曾經也是像電影情節那樣的一見鍾情,之後開始不斷地接觸、約會,後來在1989年11月,馬拉多納與克勞迪婭結婚。而在這之前,妻子就已經爲他生下了兩個女兒。誠然,之後的馬拉多納時不時就會與某個女人傳聞有染,期間還不斷有自稱是他孩子的嬰兒問世,同一個父親不同的母親,流連於紙醉金迷或許對於馬拉多納的球迷來說早已見怪不怪,但是在這其中,他自始至終都只承認了克勞迪婭的兩個女兒。

馬拉多納爲了自己的風流韻事,早在2003年便與克勞迪婭離了婚。但因爲接連出現糟糕的身體狀況,克勞迪婭又不得不再次回到馬拉多納的身邊。其實真愛一直都在,或許尋覓了那麼久的馬拉多納在生命最後的那段旅程中能夠感悟到,也不算太晚。

就讓我們的記憶停留在1986年的夏天吧,那個"上帝之手"還不曾出現的時刻,馬拉多納正懷揣着衆人的期待,奮力奔跑在只屬於他一個人的球場上。可是如果潘帕斯的雄鷹不得不停止飛翔,也請阿根廷和這個世界不要爲他哭泣。

本文由青雲文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