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路陽執導的電影《刺殺小說家》正在春節檔熱映,票房達到6億元,影片特效令觀衆大呼過癮。導演路陽跟攝影指導韓淇名、視效指導徐建和聲音指導王鋼出席“IMAX大師班”活動現場,跟觀衆分享拍攝電影背後的故事。他感慨地說,拍攝《刺殺小說家》花了五年時間來製作,有無數技術上、創作上的難題要面對,但最終做成了。而且《刺殺小說家》裏的每一個鏡頭、每一幀畫面都是中國人自己做的。

光是分鏡頭就花了4個月

電影《刺殺小說家》根據一部同名短篇小說改編,講述一名父親爲找到失蹤的女兒,接下刺殺小說家的任務,從而穿梭在現實世界和“異世界”的故事。談起拍攝這部電影的緣由,路陽說,自己2016年看到同名小說時,內心被觸動了,因爲這是講述信念和希望的故事,父親爲了挽救女兒的生命,一直在堅持自己的信念和價值,這跟拍電影一樣,所以決定把這部電影拍出來。

當時他還有一個念頭,這個故事非常中國化,而且很現代,如果全部由中國人來製作完成,那一定很酷。《刺殺小說家》的製作流程比路陽以前拍的電影都要長,光是製作分鏡頭就花了4個月,從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才完成。在後期調色上,更是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在特效製作上,團隊更是全情投入。視效執導徐建透露,公司300人中大部分都投入到這部電影的製作,整整花了兩年多時間才完成。最多的時候,整個特效團隊有800多人。

路陽透露,在籌備之初就確定了要把《刺殺小說家》拍攝成一部IMAX 3D電影,“2017年去重慶武隆看景後,就希望能夠用巨幅的畫面去拍攝它。另外,在電影裏有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異世界’,其中‘異世界’裏有更壯闊、更瑰麗的現象,適合在IMAX大銀幕展現出來。”據悉,作爲全球極少數入選“IMAX特製拍攝”項目的影片之一,《刺殺小說家》有超過一個小時的內容在IMAX影院以特殊畫幅呈現,令觀衆大飽眼福。

三個角色由數字技術合成

《刺殺小說家》裏有將近2000個特效鏡頭,片中的赤發鬼、紅甲、黑甲三個“異世界”裏的角色,全部用數字技術製作完成。黑甲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角色,只有一隻眼睛,它看起來有人形,但其實跟人類差異巨大,也非常有惡趣味。黑甲的表演者是郭京飛。如何將郭京飛的生動表演通過數字技術轉化到黑甲這個數字角色上,難度很大。徐建透露,經過無數次的嘗試,最終找到了辦法。“雖然黑甲只有一隻眼睛,但它有白眼球、黑眼珠,還有瞳孔,眼睛周圍有很多的血管,包括旁邊的甲片也能動,我們把一切能動的元素全都利用上,然後去模擬郭京飛的某一個小情緒或小表情。比如特別感動的時候,正常拍一個演員給一個特寫就夠了,但對於黑甲,我們只能通過黑眼球、瞳孔的抖動、瞳孔的放縮去表現這些東西。黑甲確實是給了我很多意外的驚喜,也給我們增加了很大工作量。”

而在赤發鬼身上,光是設計就出了幾十個版本。從一開始長得像外星人,到後來東方風格的形象,具有宗教感的形象,甚至有長得像異形的設計。後來路陽看到一座北魏的水月觀音的坐像,發現赤發鬼身上也有“閒適和自在”的一面,於是就借鑑了過來。原來設計赤發鬼有前後兩張臉,改到最後,赤發鬼的左臉變成了泥殼的設計,看起來像佛像,“就是希望保留中國傳統文化中金剛和天王的元素”,而赤發鬼穿的盔甲也借鑑了唐卡的元素。一開始赤發鬼還不是很大,也就五六米高,最後才變得越來越大。

雖然《刺殺小說家》的特效技術達到了一流,但路陽清晰地認識到,電影的核心永遠是人,永遠是人類的情感,“最基本的東西永遠不能忘掉,只是說在這樣一個電影裏,需要用特效幫助我們完成這個故事,沒有強大技術支持的話,這個故事就被浪費掉了。”記者 王金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