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2月23日電 (記者 黃令妍 楊強)“村裏有了免費食堂很方便,家裏還有個90歲的老母親,我打了飯菜拿回去一起喫。”23日在廣西隆安縣城廂鎮東信村的“爸媽食堂”,頭髮斑白的村民蘇進瑛告訴中新網記者。

每天中午時分,原東信村小學閒置的院子開始熱鬧起來。該村6個屯約110名60歲以上的貧困、空巢、孤寡、困難老人陸續拎着飯盒,或步行或騎自行車來到此地,享用2葷1素1湯的熱騰騰免費午餐。

圖爲食堂工作人員爲老人盛飯菜。陳冠言 攝

東信村是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中一個壯瑤聚居的村落,土地稀薄、乾旱缺水。像大部分貧瘠山區一樣,該村民衆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和發展產業,村裏有不少留守老人。

自2012年起,中國民主建國會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在定點幫扶的東信村探索產業脫貧、教育脫貧和農村養老路徑。2019年2月,民建廣西區委會爭取南京愛德基金會支持,將“爸媽食堂”項目引入東信村,聘請村民給村裏的老人做飯,幫助外出務工家庭解決父母用餐問題,同時保障了老人們交流和相互協助的空間,構建和諧的鄉村鄰里關係,使在外打工的子女得以安心工作,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圖爲老人們在食堂打飯。陳冠言 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民建廣西區委會主委錢學明表示,老年人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特殊羣體,難以走出大山、融入城鎮的他們,是子女及後代的牽掛和憂慮所在。除前述“爸媽食堂”項目,在探索東信村農村養老新途徑方面,民建廣西區委會還將在實施“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改革”基礎上,積極複製“由鄉村醫生兼任養老院院長”的做法,以醫帶養、醫養融合,滿足農村老年人對生活照料、醫療服務和親情關懷等不同需求。

圖爲老人們等待食堂開放。陳冠言 攝

得益於民建廣西區委會各領域的幫扶和助推,深度貧困村東信村的面貌已得到根本性扭轉,於2019年底實現了脫貧摘帽。基於東信村具有穩定、長效脫貧的良好基礎及綜合優勢,廣西統戰部於2020年3月將東信村列爲第一批全區統一戰線助推鄉村振興示範建設基地。民建廣西區委會與東信村簽署協議,將在未來五年內將該村打造爲民建建言踐行的基地、統一戰線服務鄉村振興的樣板。(完)

【編輯:王詩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