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简称“New START”,是美俄双方于2010年签署的双边裁减核武器条约,作为当前美俄之间仅存的一个军控条约,它的命运备受关注。今年1月26日,美俄双方达成共识,将条约延长至2026年2月5日,此举被认为是美俄之间博弈的缓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斗而不破:近年美俄核博弈激烈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声称,只要世界上还有核武器,美国就得保持领先优势。在这种霸权主义思维的推动下,美俄《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等均宣告破裂。2019年2月初,美国正式宣布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并在宣布暂停条约的第三天试射了一枚“民兵-3”洲际导弹。随之,俄军也试射“雨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和RS-24“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作为回应。同年8月,美国用MK41垂直发射系统试射了陆基常规巡航导弹,俄罗斯也成功从潜艇上发射RSM-54“轻舟”弹道导弹和布拉瓦弹道导弹。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还在亚太地区推动部署中程导弹。对此,俄罗斯军事专家称,将以“把中程导弹部署在部分拉美国家并把配备中短程导弹的潜艇和军舰部署到相对接近美国边境的区域”作为对美行动的回击。在这样“有来有往”的背景下,美俄两国之间的核军备竞赛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令亚太、拉美和欧洲地区的战略平衡面临严重风险。

但是,即便如此,双方也并未完全放弃延续《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俄方多次提出愿同美方就延长条约进行磋商,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曾表示,如果美方接受续约提议,可考虑在条约中纳入俄方部分最新核武器。拜登也在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时提出,如果当选,将争取延续该条约。俄美两国间持续升温的核博弈,也正随着《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延续而得以缓和,虽然竞争之势不会立即消退,但斗而不破依然是未来两国竞争的主要节奏。

回船转舵:条约延续具现实意义

对美方而言,延长条约有助于修复其“千疮百孔”的国际形象。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政策,实行所谓的“退群”政策,先后退出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伊朗核协议等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协定、协议,让美俄《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等多项重要条约成为一纸空文,使得美国国际形象受到严重损害。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续约,不仅是兑现其在总统竞选时的承诺,更是出于维护美国自身利益考虑,意图向国际社会表明美国现政府正在努力“纠偏”,以维持其西方世界盟主的形象,免得众叛亲离沦落为孤家寡人。

对俄罗斯来说,通过续约缓和俄美双方军备竞争气氛,并将双方的核武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更加符合其安全利益。近两年美俄对抗持续升温,大有冷战时期军备竞赛的意味。可俄罗斯近年来经济发展不甚景气,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与美国进行长时间的军备竞赛,续约缓解了俄罗斯面临的压力。在此基础上,俄方可以抓住机会,发展以高超声速武器为代表的常规战略武器来提升自己的战略威慑能力,并借助条约的国际影响力来稳固自身的大国地位。

条约的延续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俄两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紧张局面,这对维持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具有很大的推动意义。

行之惟艰:美俄新军控挑战重重

虽然《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针对的只是具有强大战略威慑力的核武器,但映射的却是美俄两个军事大国能否共同维护全球安全格局的重大问题。据俄罗斯卫星社2月3日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斯特凡纳·迪雅里克在新闻发布会上呼吁美俄双方就进一步削减武器进行谈判,达成该领域的新协议。到目前为止,美俄之间所有针对核武器的条约,都是从限制核武器本身数量与运载工具数量上进行的,实质上并没有跳出冷战时期的核军控思路。当前,非核技术对核战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新的军控模式有着更多的期待。

在2019年的《导弹防御评估报告》中,美国提出了“外空防导”概念,意图使用定向能武器系统和天基拦截器等太空作战力量拦截导弹;在其全球军事行动中,也曾多次使用长航时无人机进行实时侦察,并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从卫星图像中定位他国的导弹发射阵地……太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国家安全机制的复杂程度。虽然这些技术当下并不具备同核武器一般的毁伤能力,但对国际安全的影响效应正在逐渐攀升。国际社会希望未来会有涉及更多新技术的武器被纳入控制范围,军控模式也需要从简单的数量限制向规则制定、技术限制、行为控制的方向转变。鉴于美国仍旧抱持霸权主义思维不放,这一复杂进程将增大美俄双方军控谈判难度与妥协程度。

与此同时,《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的战略力量现场核查机制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暂停,两国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恢复或产生新的核查机制,也将是相当严峻的现实考验。美俄军控想要如条约名称缩写一般迎来“新的开始”,离不开双方积极互信的协商,美俄军控的未来依然前路坎坷。

普京与拜登。(资料图)

(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相关文章